今天如期上班,到达办公室后,发现期末试卷已然拆开,并且按班分好了。感谢于同事的勤劳,然后开始随手翻阅试卷,查看今年的收成。
翻阅中,自然是有喜有忧。那些平时踏踏实实的同学考得都还不错,很多都在我的意料中。当然也有不少让我大跌眼镜,成绩出奇的低。再一看作文,原来跑题了,仅得了10分。看来不审题,真是害学生不浅哪,奈何考前你一再强调,人家愣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撞南墙不回头。翻阅中,很快就看到了班里那几个老大难的试卷,果然的不及格。本来还忐忑着想看看我们班后门边的高个男生----“沉默大王”考得咋样呢,谁知,翻来翻去没见踪影。心想:算了,也不过是再多一个不及格而已。大致心里有个数,就把卷子拿进班里发了。
教室里,学生看见我拿试卷走来,就瞪大了眼睛。有的看起来难掩内心的激动,想必是对自己的成绩很有信心;有的则默默低了低头,很不愿面对残酷现实的神色;更有一些“淡定哥”,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真是百态人生啊。发完试卷,学生就开始了叽叽喳喳,相互的询问分数,看自己的,比别人的,有那因为考得好一脸骄傲的,也有不满成绩,失落难过的。我示意学生静下心,面对成绩反思一下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态度跟方法。于是,声音小了。后来,有外班的同学送来了分错班的卷子,我顺手接过,一看,我们的“淡定哥”之一,后门边的那个高个男生,一直以来的“沉默大王”,他他他,竟然考了65分!看着这成绩,我顿时石化。
细想这一学期以来,自己对这个“沉默大王”真的关注不多。刚接触没几天,我就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上课难以集中精力,跟同学不合群,别说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了,即使是正式的作文,他也没完成过一篇,任你催上3-4天,照样交不了。与家长沟通,家长也充满了无力感。而且,我发现他写字都有些困难。自己明白,这就是每年都有的学困生,甚至有些许弱智。从教这么多年,见这样的学生也多了。自知非一己之力能够挽救,索性就任其自由发展吧。于是课堂教学开始“屏蔽”他,任他干嘛,只要不影响课堂,我也睁只眼闭只眼。偶或他也有睡醒的时候,甚至还举手发言。我只要看到他举手,必挑简单问题让他回答,也有回答的像模像样的时候。作业是从不逼他的,交代课代表,他交了就收,不交也就算了。记得那次班里比赛吹气球,同学们都热情高涨的,他也不例外,我还特意给了他一次展示的机会呢。那次作文,全班学生写的都很精彩,就连他也破天荒的交了作文本,批改作文时我发现其实写的很不错,应该算是他的平时水平的高发挥。甚至,我拿了他的文章让他发在博客上,无奈他说不会,也没有开通博客,最后就不了了之了。记得考试前的一次模拟测试,人家连卷子都没交,最后生生给我们班添了个“0”分。我气恼之下,把他狠狠的训斥了一顿,要求他正式考试必须一字不落都填上。其实也没抱多大希望,不过是自求安慰吧。
可是,如今,看到这“65”分,看着我们班的“这匹黑马”,我真的是百感交集啊!若说自己没在他身上下过功夫,我想那对自己不公平。但若说我对他尽到了为师的责任,我也有些心虚。曾经我告诉自己: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千年莲花的种子,不必急于一时,陪伴就好。可是“静候花开”的时候,我也放任过对种子的培育与管理,我也曾将自己的失望苦闷带给那些未发芽的种子。教育,真的是神奇啊,不教却也会收到教的效果。大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认真地“教”,却忽视了“育”。现在看来,这个顺序应该改一下:先育后教,或者重“育”轻“教”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