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借助图画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记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的尾巴挣断了,他显没有尾巴难看,于是就爬到外面去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可是都不愿意把尾巴借给他。小壁虎难受极了,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最终发现了自己长出了新尾巴。
这篇课文中虽然没有一个字注音,但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这犹如给学生的学习递来了一根拐杖。为此,让学生充分借助图画来识字和阅读。
本文的生字“壁、虎、借、蚊、蛇、逃、难、姐、新”大都集中在课题与第一自然段中,为此,在谜语激趣(名字叫做虎,总爱墙上行,四肢短又短,专捉蚊蝇吃)揭题中,首先让学生相机学习“壁、虎、借”三个生字。特别强调“虎字头”——老虎没有牙,小猫也敢欺。而“借”字与“错”字进行比较记忆,并口头组词、造句。如,借书——今天,我在班级图书角借书了。借钱——昨天,我乘坐公交车时,忘记带公交卡了,就向同学借钱投了进去。
学生读课题后,就让学生质疑课题,学生提出的有: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尾巴没有?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带着“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这一问题来学习第一、二自然段。首先,让学生借助图画自读课文;其次,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猜字;再次,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再再次,一边看图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小壁虎的尾巴是怎样断的?最后,班级交流:
一是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挣”(zhèn)。
二是交流识字方法:蚊、蛇、逃、难。“蚊”形声字,或用字谜法或加一加;“蛇”虫在它身边,水蛇、白蛇传、蛇毒。“逃”与“桃”,“难”与“推”比一比,或换一换。
三是交流问题:小壁虎的尾巴是怎样断的?演示法让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不是被蛇咬断的。
四是生生互动,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学生都能回答:小壁虎爱漂亮,显没有尾巴难看。
朗读感悟第三、四、五自然段,首先让学生借助图画读通准字音,读通课文。其次,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小壁虎到什么地方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没有?为什么?再次,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再再次,班级分享交流:默读思考的问题,并相机板书。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主要是读出小壁虎的有礼貌和祈求的语气,读出小鱼、牛、燕子中肯的语气。
朗读感悟最后两个自然段,主要是分角色朗读壁虎妈妈和小壁虎的话,读出小壁虎的可爱与高兴的语气,并相机学习“新”字。
总结拓展,一是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小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二是让学生说说小壁虎尾巴的特点——再生;三是拓展一些动物的尾巴的用处,如,狐猴的尾巴是仓库,鳄鱼的尾巴是武器,松鼠的尾巴是被子、枕头、降落伞;四是仿照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写法,续编故事。五是用课后的“读读说说”说句子;六是课下探究“小壁虎”。
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按照“课标”所说: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而是充分借助图画来识字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阅读中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