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过后看成长
时间进入到12月初,孩子们也都已考完了期中考试,结果肯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乐也好,愁也罢,借妈咪在线圈子一角,透过考试背后,我想聊聊我和孩子在学习道路上的一段心路历程,一起共同成长的经过。
儿子正处于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三年级,刚进入三年级时,他的一个个单元检测都差强人意。我为此焦躁,考前叮嘱,考后追问,表现得比儿子还紧张,儿子自然心惊胆战,他学会了察言观色,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我的情绪上,唯恐犯错,唯恐考差。我的一个皱眉,一个呼吸,一个叹气,他都会小心发问,妈妈,你不高兴了?偶尔,他会嘟囔一句,谁不想考100分啊?!我意识到了儿子内心的慌张与不安,一个心神不宁的孩子又怎能放松心情,快乐学习呢?一次考不好,不代表次次考不好,与其带着焦虑去责怪,步步紧逼,不如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不如带领儿子一起去认真分析试卷,查缺补漏,从而争取后续阶段的进步。在一次次的试卷分析中,我和儿子对失分处查找原因,弄清是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审题不过关,是做题习惯不好还是态度不端正,同时我不再要求儿子考100分了,告诉他只要比前一次进步就是好样的!事实证明,一旦我看淡了分数,孩子反而没有压力,他在后面的单元检测、期中考试中稳步上升。我越不在乎分数,儿子的分数却越高了。
淡定分数,降低要求,反而让孩子心生安定,正常学习,轻松应考。这是儿子期中考试后我心态上的一个进步吧!希望能长久保持这样的心态!
学习毕竟是儿子的事,我能起到的作用不外乎是减压、提醒和引导,儿子对待考试的态度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他在日常学习中态度渐渐端正,课上专注听课,跟随老师的节奏搞好学习,课后独立认真完成作业,每天做20道口算题,每天阅读文章,遇到生字主动查字典,不积累问题,不堆积错误,学会检查,认真审题,争取落笔就对。期中考试前的一晚,我建议儿子自己再翻翻课本复习复习,儿子轻松地说,妈妈,你不是说功夫下在平时吗?我今晚只需要早点睡觉!不如我们玩会游戏吧。儿子的话让我稍显尴尬但更多地是欣慰,听得出来,他不害怕考试,不担心考试结果。记得我曾经告诉他,平时把“作业当考试“一样认真,考场上才能把“考试当作业”一样轻松,儿子不正在朝着这个良性循环的学习道路上行走吗?逐步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考试在学习中的作用,我为儿子学习道路上的这个进步开怀!
看淡分数以后,我对儿子的成绩少了许多纠结,不忐忑,不猜测,不追问,更多地关注放在了试卷分析上。卷子一发下来,我和儿子一起分析,再后来,就由儿子自我分析,自我总结,认真纠错。期中考试完,儿子这样总结,成绩考得好一是因为题简单,二是因为认真,认真体现在读题读两三遍,放慢速度。虽然没有失分的地方,我还是带着儿子发现了语文作文里的错别字,显示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我提醒他语文学习需要大量阅读做基础,有阅读做坚实基础,识字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等才得以提升;我提醒他数学学习的难点仍然是要提高计算能力,每晚的口算练习不可缺少,坚持必有收获;我提醒他英语学习注重日常的听、读、背,阅读英语报培养语感,混熟单词,为以后的语法学习打下基础,因为所有的语法题都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和理解来慢慢认识。做好试卷分析,做好自我反思,针对自己做得 不足的地方,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势,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应该是考试过后的一个巨大进步吧。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谁也无法超脱于分数、成绩之外,很难做到真正的淡定,我也常常纠结于儿子的成绩,纠结“别人家孩子”的表现。其实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我们不妨放眼远观,不必太过在乎孩子学习上一城一池的得失,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还孩子一份安心,帮孩子树立信心,帮助孩子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学会分析,努力自我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健康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
考试不是由一朝一夕的努力来决定的,而是由心态与平时的状态积累所致,能够快乐自主地学习,能够学会反思与总结,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成长。
谢谢公主艺琳的漂亮信纸!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