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翟幸福局长有同感
今天在河南商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在课博会上,记者对翟幸福局长的专访,他有一句话,立刻改变了我对教育局官员的看法,他说到,一个效率不高的课堂不是一个有道德的课堂,一个没有鼓励孩子创新,没有教过孩子学习方法的老师不是一个有道德的老师。报道旁边还有两个关于课堂的建议,说是一节课,最好是讲20分钟,练习20分钟,还有提出,讲30分钟,15分用于预习。
我立刻感觉到,这局长是一个懂教育的局长啊。
从我三年来对孩子的艰苦的辅导过程,我也深深领悟到,讲课讲得再好,不如让学生练好,教课教得再好,不如让学生学会学好,方法教得再好,不如让学生自发地愿意去学。
我在旁听培训班时,曾经听过很多老师教得特别好,知识点讲得特别清楚,但仍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仍然考不好,反思后,我明白了,因为许多学生根本就不想学好,他们只想着更有趣更直接享受的事和吃喝玩乐这些容易得到不需要付出的事。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在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方法上的培养,可能要远远高于讲知识,才更有效果。
我时常记得,我高中时的历史老师,用抑扬顿挫的方言,重重地说,文科知识,只背一遍就想永远背会而不忘记,想一劳永逸,那是不可能的,给我们高中时代以醍醐灌顶般的提醒,我们顿时明白了,大家都是背三五遍,我又何必耍小聪明而不背呢,因为规律就是这样的,所以学习时也少了不平,老老实实地背了几遍。我还听到,培训班里的老师说,英语语法点,听得再明白,没有几遍复习和做题,也一样会忘记得一干二净,还给老师,就像没听过一样。我还听到,孩子说,学校里的徐老师说,有的字词可以带过,有的则需要细细体会,需要一字一句地体会课文中的重要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意思,需要思考为什么用这个词,词的背后表达了什么意思。我还看到,孩子按照数学老师武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出了一百道数学口算问题,每天不停地练习口算,还急头怪脑地怪我耽误了他的时间。孩子的主动性也大大增强了,荣耀感也增强了。
感谢孩子的这些老师,不论是校外的,还是校内的,用真挚的情谊,用智慧的头脑,用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孩子的心灵,丰满了孩子的成长。
也许我的孩子并不能考上理想的初中,也许我的孩子并不能在小学阶段就跑在前面,但是谁又能说,他没有从老师每天的智慧的浸染中感受到精湛呢。他们都是优秀的老师,我也会像我的母亲现在还念叨我的老师的名字一样,记住他们的名字,王利娜、赵伟霞,刘春艳,还有六年级的好老师。我和幸福局长的感觉一样,我也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