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不平等的价值观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5-01 10:37:18 作者: rapoo

不平等的价值观

这是我从李跃儿《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一书的随书光盘中看到的一个视频案例:几个孩子在妈妈陪伴之下到某个家庭聚会,在妈妈们的精心安排下,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孩子们的工作是擀饺子皮儿,遗憾的是擀面杖不够一人一根,于是两个孩子之间有了冲突,一个孩子把持着擀面杖不让另一个孩子用,另一个孩子毫不示弱地要把擀面杖抢过来为己所用。双方争执不下,手持擀面杖的孩子情急之下动手打了对面的孩子……

这样的情形很多家长恐怕都遇到过,如果动手打人的是您的孩子,您会作何反应?如果被打的是您的孩子,您又会怎么做呢?

我们先来试着做下分析,打人一方的家长可能采取的措施大概有这么几个:首先制止孩子打人的行为,然后查看被打孩子的情况,心怀愧疚地安慰被打的孩子及其家长,之后回过头来教导自己的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应该主动把擀面杖让给别人用,或者两个人轮流使用。被打一方的家长可能采取的措施大约会是这样的:首先查看自己孩子的情况,确认孩子没有受到严重伤害时,会反过来开解对方家长,“都是小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很正常”……

仔细分析这个过程,我们会发现最受冷落的其实是那个动手打人的孩子。双方家长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很少顾及他(她)的感受。在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擀面杖在“我”的手上,“我”就当然地拥有其使用权,没有理由让别的小朋友用,当有小朋友要抢走去用的时候,“我”捍卫自己的“财产”合情合理呀!为什么妈妈不允许“我”这样做,反而去安慰抢“我”东西的小朋友呢?而孩子的妈妈却是这样理解的:无论打人的动机是什么,我的孩子动手打别的小朋友都是不对的。既然打人的事情已经发生,作为家长我必须对孩子犯下的错误进行补救,要安慰被打的小朋友,要批评自己的孩子。

看到了吗?一个小小的案例折射出的是成人和孩子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当这些事情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是不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成人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孩子?一方是具有丰富知识经验和社会阅历的成人,一方是懵懵懂懂却又对家长言行极为敏感的孩子,双方在各个方面的悬殊不可谓不大,在这么大的悬殊之下,谁来保护孩子的权益呢?

这样的事例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父母和老师对孩子有太多的看不惯,比如对周围人是否礼貌、跟小朋友相处是否和睦,年纪稍大些的孩子常因服饰、发型等跟家长产生分歧。当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这些成人更多想到的是自己的“面子”问题,因此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批评、责怪我们的孩子。尽管这些批评和责怪几乎不被孩子们理解和接受,成人们依然顽固地坚守着自己所谓的“防线”,不愿意做出丝毫让步。于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各种矛盾、对抗此起彼伏,孩子跟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我们可以怎么做?要努力去理解和倾听孩子。仍以开篇的案例为例,打人一方的妈妈在制止孩子打人行为的同时,要想到孩子这么做是基于自身对事态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说他有自己的一番道理,这个道理可能对也可能错,但根本的一点是别把自己对这件事的是非判断强加给孩子,先试着缓和孩子的情绪,等不良情绪消除之后,再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让孩子逐渐懂得“分享”,懂得用和平的方式达到目的。

成人世界的规则,不应被简单地套用在儿童的世界之中。尊重儿童,可以从这个角度开始。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