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要适时放手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5-03 10:38:36 作者: rapoo

最近,看到好多文章都在提倡:对孩子要适时放手;应该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要让孩子能够自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是啊,我们中国的父母,多半都是对孩子太多的包办代办。可能是因为我们儿时乏味而单调的苦日子;亦或是因为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想方设法让孩子生活得更好。而如今太多的现状,又引起我们的深思。好多孩子到了成人的年龄,还都无法生活自理;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不懂得关爱他人;本应无忧无虑的孩子,却被有些父母过高的期待使得孩子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儿童教育,是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如何教育,是我们所面临的难题。

想起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日志。是一位中国母亲去美国看望自己三岁的小孙子。在美国的日子,让她感受到了,美国的母亲和中国的母亲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镜头一

她三岁的小孙子,第一次把裤子穿反了。换做是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帮他把裤子翻过来;有的父母可能会让孩子自己翻过来。而她的美国儿媳妇,对此却视而不见。没过多久,孩子回来问妈妈:“妈妈,他们说我把裤子穿反了。是真的吗?”妈妈平静地说:“是的,你想换过来吗?”孩子仔细地看了看,回屋自己把裤子重新穿了一次。从此,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事情很小,但是给孩子留下了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不是吗?别说是三岁,就是我们的孩子十三岁,父母还有可能帮着换衣服呢?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并不是就意味着让孩子吃苦。难道不是吗?

镜头二

在饭桌上,她的小孙子由于闹情绪,打翻了盘子。他的妈妈警告他:“如果你不收拾你的盘子,从现在到晚上,你什么东西都不许吃,明白吗?”小家伙毫不犹豫地答道:“Yes。”到了晚上,儿媳妇请求婆婆做她拿手的中国菜,几乎都是孩子爱吃的。当时,婆婆还以为,这妈妈都一样啊。中午没吃好,晚上得补上。蛮高兴地做了几道孩子特别爱吃的菜。当孩子来到饭桌前,妈妈依然平静地说:“我们不是说好了吗?你今天不许吃饭了。”孩子“哇”地一声哭着说道:“妈妈,我真的很饿了。”“可是,我们说话要算数。”孩子无可奈何地离开了饭桌,去旁边玩他的玩具。最后问妈妈:“睡醒了以后,是不是可以吃饭了?”妈妈说:“当然可以了。”就这样,孩子眼巴巴地看着三个大人狼吞虎咽。婆婆此时才明白,儿媳妇要她做美食的真正用意。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谁会这样做呢?结果是,孩子因为做了错事,要独自忍受美食的诱惑。他从此再也不会因为此事而承受饿肚子的滋味了。只需一次,就能让孩子懂得做了错事,却不知悔改,是要付出代价的。而我们多数都会,端着饭碗追着、撵着喂孩子吃饭,生怕饿着孩子。即便是这样,孩子长大了,依然会不懂得感恩于父母。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是我们心甘情愿的,好像与孩子本身无关。从本质上,我们没有让他们明白,关爱是相互的。

镜头三

小男孩的外公买了新自行车作为礼物送给他,邻居的小妹妹想骑着玩会。小男孩无论如何都不给。可是邻居的小妹妹还是趁机给骑走了。小男孩发现以后,一把就把小女孩推到了。小女孩哭了,男孩的妈妈过来安慰了小女孩,没有理会自己的儿子。没过多久,男孩自己骑车玩够了,又想和小女孩玩了。又怕人家不理自己,来寻求妈妈的帮助。妈妈只说:“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解决吧。”男孩来回去了几次,也没好意思开口。但最终不知男孩怎样做的,他们还是和好如初了。试想一下,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是怎样解决呢?“明事理”的父母,会“强迫”自己的孩子礼让一次;好像是大度了,很多时候也是违背孩子的心愿的。不理智的父母,会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语;很少有懂得孩子的心理的父母,能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

看完了这篇日志,是不是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想呢?我们总是因为教育孩子而苦恼,总觉得束手无措,总觉得左右为难。事实上,很简单。就看我们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还是把自己的孩子娇惯成人。两种做法的结果会截然相反的。

很多年前,不就有真实的事例了吗?中国的孩子和日本的孩子同样去郊游,日本的孩子能够生火做饭,而中国的孩子不会;日本的孩子很会节俭,而中国的孩子浪费严重。这又说明了什么?我们的孩子太弱了!当然,这不能证明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但却反应了多数孩子的现状。

所以,我们真的该对我们的孩子放手了。要适时放手,让他们学会独立;要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让他们学会面临困难,而后再试着去解决困难。真正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我们不是不闻不问,而是关键的时候给以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地健康成长。

自评:看了好多教育孩子的文章,我们很多父母的做法,尽管出发点都是好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导致教育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好多的事情,被我们本身给搞复杂了。弄的我们和孩子身心都很累。既然我们都意识到了,就应该从基本做起,不要怕我们的孩子受到挫折,此时的挫折真的可以看成是一种磨练。因为有我们的保驾护航。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们不再娇惯孩子,不再纵容孩子;真正把我们的孩子看成是我们的朋友,坦诚相待,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也是相当出色的。

读书人网 >五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