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漂流篇】漂流日志在分享中获益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5-06 10:37:30 作者: rapoo

漂流日志,在分享中获益

我班的漂流日志已经漂流了一个星期,在我的合理安排下,已经有6位家长写了精彩的漂流日志。这些日志里有困惑,有反思、有总结、有释疑等等,真实而有温情的日志,让我每天早上多了一项必读项目,那就是沉醉在这份浓浓的温馨之中。

说句实话,开展这项活动时,我有诸多的担心,怕给家长朋友增加负担,怕家长有怨言,怕家长拒绝……太多的担心,让我不敢轻易尝试。但是这一个星期以来,家长朋友带给我我的不仅仅是震惊,更多的是感动,感动每位家长在教育孩子身上所下的苦功夫,感动每位家长都能在百忙之中,用最端正的字体,认真的态度面对这件事情,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鹏霖妈妈的《独立,从放手开始》、柳雯妈妈的《让女儿爱上唠叨的妈妈》、雨恒爸爸的《从困惑中找方法》、宜林爸爸的《从交往中找回自信》、思念爸爸的《只有用心,才会赢得精彩》、佳妮爸爸的《我们要相互补台,才能好戏连台》已新鲜出炉。

鹏霖妈妈是一位智慧的妈妈,她自嘲自己是一位狠心的妈妈,可是细想想,没有当初的狠心,哪来现在孩子的独立?看来,要想让我们做家长的以后省心,需要现在狠狠心,偶尔懒一把,偶尔放手一下,孩子会还你一个精彩!

柳雯妈妈是一位爱学习的妈妈,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积极地从《我爱唠叨的妈妈》一书中找到应对的方法,因人施教,让乖巧的女儿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家长学会读书,学会反思,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情,但她做到了,并且做得很成功!

雨恒爸爸是一位善于反思的家长,他能够结合前两位妈妈写的日志,结合自己家的儿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做出深刻的反思,并精心做好下一步的打算。并且他能够敏锐地发现儿子身上存在的优缺点。是啊,家庭教育中有批评,一定也有赞美!

宜林爸爸和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合作得很好。从这篇日志的确定到平日里对孩子的教育,他们商量着,合作着,整改者。有这样温馨的家庭,何愁孩子不优秀呢?

思念爸爸是一个很会欣赏女儿的爸爸,他首先能敏锐地捕捉到女儿的点滴进步;他也是一个严格的爸爸,面对孩子的马虎,能够毫不姑息,严格要求,能能和孩子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高效整改。有这样的爸爸,女儿是幸福的!

佳妮爸爸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他的文采、他在育女过程中的智慧,都让我和王老师赞叹不已;他还能从家校共育方面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明白了“家校合力,其利断金”的道理,那么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努力之下,他的女儿一定会一天一个新的进步!

六位家长,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再现了孩子在家的表现;展示不同的育儿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从中获益。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我们提倡分享,让大家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会更多更好的育儿知识,借用别人的方法,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良”,少走弯路,“高效育儿”,期待更多、更真实的日志出现!

期待中……

独立,从放手做起

--家校共育三二班漂流日志

鹏霖妈妈

独立,从放手开始(超级链接,可点击)

今天,老师交给我一个重要的任务,在咱们班的漂流日志上打头阵。说实话,心里有些忐忑:首先是觉得自己没有把孩子教育得很优秀,其次是怕自己文笔拙劣,写不好。可是,为了不辜负老师的信任,就在各位优秀的家长们面前班门弄斧一番吧!

对于鹏霖,我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的独立。老公比较忙,鹏霖几乎是我一个人带大的,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需要他一个人做的事情:独立写作业、独立在家、独立做饭……迄今为止,孩子一直做得很好,甚至在老公的影响下,他还会时时想着保护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他是男子汉。

回想鹏霖独立性格的形成,我这个妈妈就有些汗颜了,狠心呐!

1、从孩子半岁起,就开始睡小床(小床在我们的大床旁边),四岁独自睡自己的房间。

2、打针时告诉他:笑着没有哭着疼,从此开始笑着打针。撞到什么东西摔倒时,告诉他:第一:哭,不解决任何问题,不会让你不疼;第二:这个东西更疼,请给它道歉,从此鹏霖变得异常坚强。

3、有事时,告诉孩子:我很忙,请你帮助我。鹏霖会在该做饭时把米饭焖好,或者炒个简单的鸡蛋炒西红柿等。

4、生病时,告诉孩子:妈妈不舒服。孩子会给你端开水,会照顾你睡觉,会给你量体温,会悄悄给你做酸汤面条。

5、旅游时,告诉他:妈妈也很累。每次拿行李箱时,都会在一堆大人中发现一个小小的机灵的身影;上台阶时,也会有一双小手紧紧地拉着我;吃饭时,还会给我盛饭夹菜……

……

其实还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一句话:只要你让孩子做,孩子无所不能!或者可以精简为两个字:放手!放手,说出来多么容易,做起来却是那么难,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小雏鹰终究会搏击长空,我们不妨放开手,让孩子独立起来,寻找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吧!

今天是中秋节,祝大家节日快乐!心想事成!

让女儿爱上 唠叨的妈妈

—家校共育三(二)班漂流日志

柳雯妈妈

让女儿爱上唠叨的妈妈(超级链接,可点击)

刚刚八岁的女儿居然提前进入了“叛逆期”,开始不断地和我唱反调,这种状况让我这个当妈的一时手足无措,摸不着头脑。

不知何时起,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变得浑身是“刺”,我平平常常的一句话,都会引起她的反感。比如:下学了,我急蹦蹦、兴冲冲地接住人家,关心地问一句:“饿不饿?”人家是有问无答,好像没听到一样。我再问一遍,人家的回答是:“不知道。”你说气人不气人。再比如:回到家,我交待她:把手洗干净。她偏要回答你:就不洗干净。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么小的年纪,就开始“叛逆”,等到了“青春叛逆期”,那还了得。我得赶紧找找原因了。

经过几天的观察、反思,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应该是我的唠叨惹的祸。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我的唠叨声会不断地在她耳边响起:“快起床,要迟到了”、“快吃饭,吃完赶紧写作业”、“你的桌子怎么这么乱,要从小养成有条理的好习惯”、“手要洗干净”……这些唠叨在女儿小时还管用,现在,人家有自己的想法了,就不会再对我事事听从了,在我唠叨时不免要犟嘴,她一犟嘴,我就会生气,于是更多唠叨的话就会喷涌而出,而且语气会更强硬、更严厉。结果是:我一张嘴,不管说的话正确与否,都会引起她的抵触情绪。其实,每位妈妈都爱唠叨,唠叨也是为了孩子好,可她不理解呀!嗯,我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女儿懂得妈妈为什么爱唠叨。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在一家书店搜到了一本非常适合女儿现在这种状况读的书—《我爱唠叨的妈妈》,赶紧买了,拿给女儿。女儿一见书名,颇感兴趣,大概这也是她的烦恼所在吧!几天读下来,还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女儿身上的“刺”奇迹般地消失了,温柔懂事的女儿又回来了。而且,在我做家务时,人家还会跟在身后读给我听,和我一起分享、一起感悟。这本书让女儿明白:妈妈也不愿唠叨,可为了孩子好,她不得不唠叨。在那听来既无聊又乏味的絮叨声中,凝聚的都是妈妈的爱呀!

女儿不再和我唱反调,而且,主动制定了一个针对自己的、可以让我减少唠叨的方案:1、早上不许赖床;2、回家马上写作业;3、写作业时不许三心二意;4、回家就把手洗干净;5、只看30分钟电视。哇!我好开心哪,看来书本比说教管用多了!

在这本书中,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在往常的唠叨中,我不应该像个指挥官那样发号施令,我的语气应该温柔些、亲切些,这样,女儿会容易接受。而且,就算是我们大人,也会有懒惰的时候,有低落的时候,甚至有不可理喻的时候,孩子比我们更不能控制这些。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完美。

如今,女儿对于我的温和的唠叨坦然受之,不再有抵触,不再有顶撞,我们的相处和交流比以前更默契、更和谐,更加温馨幸福,她已经完完全全地爱上了我这个爱唠叨的妈妈!

在交往中找回自信

——家校共育三(2)班漂流日志

宜林爸爸

从交往中找回自信(超级链接,可点击)

漂流日志拿在手里,心里却是五味陈杂:茫然、忐忑、愧疚、激动。。。。。。怎样教育孩子?题目好大呀,估计全中国的家长们都在着急!而我急的是前面鹏霖妈妈、柳雯妈妈、雨恒爸爸又写的那么好,本想信口开河一番却也不好意思了。

压力山大也得写下去呀,可思绪太乱如何下笔,幸好孩子妈妈提醒,就和各位家长朋友分享一下孩子与人交往的事情。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变得怕见生人,不想不敢与别的小朋友在一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我和孩子在路上遇见了他的幼儿园老师,老师很亲切地和他打招呼,孩子却红着脸很害羞的躲在我身后,一句话也不敢说。孩子怎么了,联想到孩子常常一个人玩耍,还边玩边自言自语,我和孩子妈妈开始担心起来,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确实太怕见人了,连比他小很多的孩子都不敢去靠近。

可怎么办?我们先从自身找原因,首先是我对孩子太严厉,使孩子变得胆小懦弱,其次是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和他奶奶在一起,与小朋友玩耍的时间太少了,变得越来越不会与人交往。

只有我们主动起来。孩子妈妈每天都抽出时间,带他与小朋友玩耍。开始的时候是他妈妈先去征求其它小朋友的同意,把孩子介绍给了小朋友,然后就陪着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看着孩子玩熟了再慢慢地离孩子越来越远。我们发现孩子内心其实也很渴望友谊,渴望与小朋友在一起,只是不知如何去交往,所以看到孩子和小朋友开心的玩耍,我们送去的是称赞与鼓励,鼓励他主动去找小朋友玩,鼓励他看到认识的人先问好,鼓励他在家大声的读课文,鼓励他给我们讲故事。

坚持下来,令人欣慰。现在的孩子,虽然还没有有些孩子那样落落大方,彬彬有礼,但比起以前,进步了许多,自信了许多。见到生人敢说话了,敢去主动找小朋友了,也经常和院子里的其它孩子玩的不想回家了。同时我也发现,孩子记人名字记得特好,比我是强多了,还会随机应变,有时意想不到的应答,常常令我感到惊奇。还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令人开心的呢!

我是更深刻的感到,现在这个年代和我们小时候的经历完全不同,对孩子打骂批评只会适得其反,仅仅的严厉远远不够。教育好孩子真是一项大工程,真不容易,但也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最后,感谢常老师给我们家长提供这次交流的机会,衷心希望我们每位家长朋友都做好育儿这门课,更衷心期望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还有三位家长的日志没有上传,上传之后再次编辑!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