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平均分反思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5-12 10:48:02 作者: rapoo

这节课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结合森林里的故事的具体情景,理解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方法去分物体最后再总结尽管方法不同,但都是平均分。

课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教学活动建立在故事情景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从森林里的故事出发,创设“请你帮助熊猫哥哥和弟弟分竹笋——分一分”这样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数的分解,找到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生长点,改变了传统的概念教学“复习——引入——新课——练习——巩固”的模式。设制情景时,说成熊猫哥哥和弟弟是让孩子们多找到几种分法从而引出只有分的“同样多”(平均分)两只熊猫才满意。

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数学思考——平均分。

教学中,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摆小方块,体验只有小方块分的个数相同,小动物们才满意,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做中学,抓住不同物体的“平均分”,既培养了数感,又强化了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与传统教学相比,整个课堂教学看似淡化了“平均分的概念”教学,实际上却在“核心”处加以“引导”,在关键处加以“点拨”。

三、在教学时加强了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

除法实际只有一种。但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反映出来的实际含义有两种: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2、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前者为等分除法,后者为包含除法。在教学中让通过学生摆小方块,初步感知区别。在熊猫分竹笋和猴子分桃子都是平均分。分松果时,提出:每只松鼠分3个松果,可以分给几个松鼠?这就是包含除,是求15里面有几个3。学生们分的还不错。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