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5-13 10:49:28 作者: rapoo

为期一个月的磨课(第一阶段)到今天已经圆满结束。在反思这项活动,给文章命名时,我想,曙光学校小学部已近16年,我们语文组有过辉煌的过去,平稳的现在,那么,将来呢?坐在功劳簿上回顾过去的心态从来都不应该出现在我们这个朝气蓬发、潜力无限的团队里。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发展、进步、再发展、更进步才是其价值的体现。一个有了梦想,能够努力的人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一个拥有这样的人群的团队才能在一个领域中所向披靡、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来给这篇反思命名,意在表达小学部这支宝剑在经历了快速成长、趋于成熟之后,我们需要再次磨砺,从一个稳固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教学方式中不断超越自己,让这支宝剑磨得再亮些、锋利些,让这支宝剑人人学会使用,厚积薄发,一旦有施展的空间,只要亮剑必要光芒四射、所向无敌!

在此,要特别感谢刘攀、邓颖颖、窦桂丽、刘钦、贾丹娜、孙亚敏六位老师!她们在没有耽误任何工作的前提下,认真备课、仔细钻研、为大家呈现出的是一节节可操作的、具有极大启发性的精彩的课堂。在与她们备课的同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们用心和智慧。

听这六节课就像踏上一次奇妙的旅行,刘攀老师的温柔亲切让我们如同回到童年,在童话的王国里和孩子们做游戏;邓颖颖老师的课堂活泼、生动,又不乏条理清楚,脉络分明;窦桂丽老师的课堂曼妙、和谐,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刘钦老师上课投入,与学生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或悲愤或激昂;贾丹娜老师上课老辣,与学生在《草船借箭》中体悟诸葛先生的大智慧大胸怀;孙亚敏老师端庄美丽,用诗一般的指导语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居里夫人的形象和精神深入人心。

这六节课教学环节上均体现了“实”的特点;过渡语上均体现指导性特点;课堂效果上均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

首先,使人印象深刻的是无论是哪个年级,都能扎扎实实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为了展现“公开课”的某种效果而舍弃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和

训练。例如:刘攀、邓颖颖、窦桂丽、刘钦老师让学生和自己一起板书,多种方法让学生复习生词、读准字音、文中学习时的词语拓展训练、指导学生课堂批注等。这些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经常“温故而知新”,以螺旋上升的学习方式,稳固的掌握旧知,信心百倍地接受新知的过程。而像贾丹娜、孙亚敏老师在新授环节中也是首先以不同的读书方式通读文本,总结归纳,长此以往,学生在快速阅读能力、内容归纳能力、把握重点能力等方面会自悟方法,形成自身学习习惯,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的。

课堂上,最夺人眼球的恐怕还是课堂生成的师生间真是的对话。每一次心灵的对话,智慧火花的碰撞,都使听课者心潮澎湃、心生敬意!

一向温柔的刘攀老师在课堂上放下老师的架子扮演起了“荷花姐姐”,这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当“荷花姐姐”问他们文中都有哪些伙伴与荷叶交朋友,你想扮演谁时,童趣十足的孩子们有声有色地读着课文,争先恐后地告诉“荷花姐姐”他想当谁,并试着做动作、用优美的语言演好那个角色。演着演着,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学会了课文,背熟了这首清丽的散文诗,积累了语言。

活泼的邓颖颖老师执教的是《雷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乌云“多”的特点时,抓住“压”“满天”这些关键词,以夸张的动作带着学生在做一做中相像文本描写的情景,经过这一有趣的活动,学生一下子就有感情地读出了雷雨前乌云满天的样子。更有趣的是文中的几处拓展训练:1、突然一阵大风,吹得

。2、雨下的大时,都看不清了。“都”里包含了哪些景物?二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敢想敢说,除了文中出现的景物被囊括其中,还有许多生活的景物也被赋予了童话人物的性情,一时间,智慧如泉涌,孩子们的语言也得到了又一次启发与训练。

窦桂丽老师执教的《和时间赛跑》最擅长的是以文外引领文内理解,以文本语言积累和语式学习表达自己的思想,实可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老师以“聆听闹钟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时间飞逝的特点;以“有时我和 ,有时我和 ,每一次胜过时间,我就 ,不知道怎么形容!”的学生补空作诗的方式感受这作者的感受,与其产生共鸣;以“说说名人或身边的人是怎样珍惜时间的”说话练习,让学生明白中心句的含义。教师总是鼓励学生充分朗读课文,交流的多了,自然内容就理解了,感情朗读文章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刘钦老师选的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文本原本给人一种压抑、沉重的感觉,可是,刘老师却能自由游弋于文本中,叩击孩子们心灵深处最柔弱的地方,于小雷利一起思念他的父亲、学习他的父亲、憎恨战争、呼吁和平,让和平之花在孩子们的心里绽放!你看,学习开篇刘老师与孩子们交流“什么是幸福”?话题轻松且容易回答,一开始就打消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后面的学习更是交流充分、真切丰满。特别是学习“鲜血染红了……血。”这一部分时,老师让学生听老师读,想象那场面,接着,让学生带着想象读出心痛。有一个小女孩读的时候声音哽咽,那是她用心体会后的表现啊!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对于憎恨战争一部分的讲解,受条件限制,刘老师就让孩子们自己讲一讲搜集的战争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在痛斥万恶的战争时,学生的语言总是那样贫乏,教师没有生气,没有匆匆而过,而是以自己激昂的过渡语总结了学生的看法,引出了文本下一内容的学习,一时间,听者的情绪也跟着激情四射,学生读起书来更加情绪饱满、张弛有度。

由于学校有其他工作,所以我没有聆听贾丹娜执教的《草船借箭》,但是从课后大家的反映中感受到这是一节十分精彩的课,以后是要再看看录像补上这一课的。而与她备课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钻研,备课中先是求“深”(深入挖掘教材,吃透教材。)后是求“浅”(如何对学生深入浅出),时时为学生着想的教学理念。她没有仅仅把目标定在狭隘的找出“从哪里能看得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问答题式的文本学习上。而是将“诸葛先生的大智慧、大气度”的人物解读与“课后习题中规范答案”的梳理归纳十分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个性化阅读,教师则像一位不动声色却在关键时刻能“四两拨千斤”的诸葛先生一样点拨、引领、带领学生共同探讨积累,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和学习经验。她在上课前认真聆听了王松洲老师讲的《草船借箭》,相信大师的风度、幽默、智慧、游刃有余的课堂调控能力也给她带来了许多启发。所以,利用好网络这个资源,多听听名师的课,取其精华、助我成长,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孙亚敏老师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选题有些偏难,有些“偏向虎山行”的味道。不过,敢于挑战自我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这篇文章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且文中难读难懂的地方很多,学生要想理解起来并不容易。那么,结合第三学段课标的要求,孙老师把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定在:1、梳理居里夫人事例,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4、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从整节课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基本上完成了以上教学目标。特别要提出的是,孙老师的课堂上十分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指导学生快速归纳段意的环节,孙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学生:归纳时可以概括关键词(即缩句),也可以抓住时间、人物、事件来归纳。当学生品析重点句子的时候,孙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居里夫人工作的艰辛。可贵在于,不是蜻蜓点水,而是从多个句子中来体会这一方法的运用。一些六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修辞手法、句式转换、品析方法、表达方法等要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上常常练,在运用中牢记,而忌讳死记硬背。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程。同时,也只有理智地发现不足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们在这一活动中也发现了语文课堂上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 越是没有多媒体设备,越彰显语文老师的语言功底。常态课如优质课,常常逼着自己历练,走得远了,便能看到更美的景致。

2、 语文课应该是灵动的、机智的,决不能成为没有思考、交流,只有记录的说记课,也不能成为夸夸其谈却没有目的的漫谈课。

3、 教师的指导语言应该目的明确、丰富多彩。

4、 会把精彩的交流与规范的语言同时教给孩子的老师才聪明。

5、 我们也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语文老师出现说错、写错都是硬伤。

6、 经常组织活动,让学生得以锻炼,让教师得以提高。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使每一个参与者受到启发。愿小语组常开钻研之花、探究之花、合作之花,那时才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