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做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5-18 14:52:02 作者: rapoo



做一个守规矩的孩子

岁月的脚步踏过多少个春夏秋冬,转眼间,孩子渐渐长大了。

渐渐发现,孩子对一些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的时候不愿意听父母的教诲,还会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有的行为无关紧要,被认为是个性,然而有的行为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依稀可见“叛逆”的种子在发芽,这让令父母担忧。

今天妈妈要告诉孩子,要用大脑指挥行动,要用道理和智慧指挥大脑,不是所有喜欢的都可以去做。很多时候,人都要遵守规矩。

  孩子,妈妈一提到规矩,是不是会觉得很烦,认为它像绳子,把人捆得紧紧地,又像监牢一般,令人不得自由自在。

是的,有很多孩子觉得在学校规矩多,好似绑手绑脚,处处不得任性而为,在家里,孩子认为父母管教太多,让人不胜其烦。这让人想起时下新新人类嘴上常挂的一句话: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让我们平心静气地想想,是不是我们喜欢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做呢?妈妈不再讲大道理,就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午后,天气热得不得了,小强爬上村里唯一的大榕树上,准备享受一下清凉。这时,刚好一位过路的旅人来到树下休息,顽皮的小强可逮到机会捉弄人了,只见小强悄悄折断树枝,丢在旅人头上,这位行人,摸了摸头抬头看看小强,又继续赶路。

  隔了不久,来了一位老员外,小强也依样画葫芦。慈祥的员外,不仅没有责备他,临行前,还拿了几个铜钱给小强,叫他到别的地方玩。老员外走了之后,树下又来了一位前科累累的江洋大盗,小强心想:作弄人还有钱拿,这次可得拿大的。于是挑了个大树枝用力丢下去,只见大盗纵身一跳,由树上抓下小强,重重一拳打去,小强就此一命呜呼,在临死之前,小强还满心困惑:为什么同样是丢树枝,却得到如此不同的果报呢?

  故事中的小强,无聊地拿树枝作弄人,又好玩,又刺激,他当然乐此不疲,但是,他忘了这个游戏的背后有一个承受者,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乐意参与呢?旅人的闷不吭声,并不表示他欢喜,老员外的和气,并不代表他毫无异议,面对这样凄惨的结果,谁该负最大的责任呢?

第一、我们可以说,小强的任性无知,是祸事的源头。只顾自己喜好,全不体会别人的感受,这种观念,迟早一定会出事,而且一错再错,至死不悟,实在可惜。我们当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别人都要照单全收?呼啸而过的飙车,震耳欲聋的音响,彻夜不眠的青春,任意挥洒的自由,往往换得无尽的遗憾,值得三思。

第二、善良的旅人,若能适切地告知小强行为的错误,或者老员外能善巧方便训斥其非,这个悲剧或许不会发生,但一念姑息,反铸大错,爱之,适足以害之,纵容溺爱之害,可见一斑。我们要体会,父母、师长谆谆训勉的规范,正是让我们免于迷失、作恶的最后底线,跨越了它,危险、祸事便纷至沓来了。

第三、江洋大盗的骇人行径,当然犯法,如果能换作薄惩训诫,使小强知错离开,岂非功德一件?深究强盗一贯的处事态度,不难得知他从小因为没有是非的约束、规矩的磨练,熏染既成,一切依情绪、喜好做主,想如何,便如何,恣意而行,不计后果,下场可想而知了。

《论语》中记载,孔子曾自述其“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圣人一生勤谨修持,也到七十之龄才敢自许不矩,

我们又怎能放下规矩,恣意而为呢?

告诉自己,从小就要做一个讲道理、懂道理、行道理的孩子,长大你才会成为一个有仁德和智慧的君子。春天耕种一颗荒草的种子,秋天怎么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今日种下微细的恶的种子,将来得收千万恶果,实在划不来啊!孩子,妈妈希望从今以后,做事前能三思而行,莫让手脚指挥了大脑啊。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