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心平气和”的心态
——读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这学期临开学才得知要去教一年级,已经十年不教一年级了,又将要面对每天都会吵吵闹闹的小豆豆们,真怕驾驭不了他们啊。马上购买薛瑞萍老师的教育随笔《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希望自己从一开始就能如薛老师一样培养学生的静气,因为“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刚开始几天,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
怀揣着薛老师这一信念,我迎来了69名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刚入学的大多数孩子不识字,不认识拼音,无法阅读,无法写字,到校后怎样让他们安静下来,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孩子不会自己读,但他们喜欢听。于是,正式入学第一天午后我便早早到校,手里当然要有一本故事书。尽管学生没有到齐,但我们的阅读之旅已经开启了。我安静地坐在讲台上给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读,孩子们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瞪着亮亮的眼睛听着。晚到的孩子进教室就感受到了这种安静的气氛,他们也静静地回到座位,加入了静静地听故事的行列。两天过后,我发现总有几个孩子会在老师来之前进教室,为了让这班小豆豆们从入学就能安静下来,我要求他们每天上学书包里都带一本图画书,不认字可以看图画,只要能静下来,就能慢慢培养他们的静气。第三天到教室后,发现有几个孩子在看书,还有几个孩子在教室里、教室外玩耍。没关系,我大力表扬几个看书的孩子,并庄重地给他们每人发一个奖章,还请他们骄傲地拿起奖章拍照留念。这样做一方面当然是对这些孩子的鼓励和肯定,同时更为了给其他孩子一个引领——到校后应该看书,而不是玩耍。这样反复几次,再加上每天老师的阅读引领,到校后读书的孩子就越来越多了。当孩子们有了事情可做之后,也就不会出现打打闹闹、吵吵嚷嚷的状况了。
对于新入学的孩子,老师们往往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按时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给养成了。岂不知对于这些才从幼儿园迈入小学门槛的孩子,他们满脑子还都是玩耍,他们的自控时间只有短短的10——15分钟,他们不知道什么叫自觉学习,什么叫专心听讲,为什么要按时完成作业。因此,我们做老师的这时候最需要修炼的是“心平气和”的心态。老师先要静下来,引导学生有事可做,慢慢也能静下来,好的习惯慢慢加来,一点一滴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了,时间一长,好的班风也就能形成了。
教育是一份信念,更需要一份心态。心平气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其实,需要心平气和的岂止是一年级?“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薛瑞萍老师的这种信念、这种心态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学习。让我们在平和的教育中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