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思考 在思考中教学
“8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学习过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感知算法多样化呢?
片段一:
上课开始,出示教学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怎么求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学生汇报:8+5
这道题该怎么计算?自己动手动脑好好想想吧!
生1:我们已经学过了凑十法,我利用凑十法把后面的5分给8两个,还剩3个,10加3等于13.
生2:我是利用学具小棒,通过摆一摆得出13.
生3:我是数数数出来的13.
生4:老师,可不可以这样,我把前面的8分开,给后面的5分5个,这样前面剩下3个,也是13个。
看到学生汇报的几种算法,我说:你们通过不同的方法,都计算出来8+5等于13.用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的举手,(大约10个小朋友)老师再出一道题,刚才用凑十法的生1和生4,生2和生3想不想和他们比比?比赛8+7,看谁算的快,还用你们刚才的方法,很显然用凑十法的快。
师:问其他孩子,你们为什么不用数数或者摆小棒的方法呢?
生1:我觉得慢。
生2:如果以后学很大的数计算,还用小棒或者数数,那怎么能行。
……
通过几种方法的对比,学生基本明确了哪种方法能比较快的得到结果,理解了“凑十”的这种方法。我想,算法的优化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学生自我体悟中达到自我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