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六点,终于结束了学校的演讲比赛。这次演讲是学校十分重视的比赛,参赛者当然也是高手如云。虽然我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昨天的成绩很是不错,但是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底气不足。这么多年的登台演讲、演说,还是有点经验可谈的。
一、全方位重视
在这里,我谈的全方位重视,是指全面重视自己的演讲。全面重视,包括:对待演讲的态度、演讲稿的写作、演讲时的衣着等。
态度很重要。罗曼文森特皮尔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态度是决定人的一生。所以说态度很重要。态度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它栖息于思想深处,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判断,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与行动。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好的态度,那是完成不了任务的;即使完成了,效果也不会是最佳的。所以,如果想参与演讲,就必须在态度上高度重视。怎么做才算是重视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心里要时刻装着这件事,把这事当成一回事,认真严肃地对待这件事,切实把演讲稿背熟,表达到位,这就是重视。
演讲不仅需要心理上重视,演讲稿的写作也需要重视。有许多人在准备演讲稿时,总是喜欢拿别人的照抄照搬,要么就是把一些所举的事例换汤不换药的做些修改,其实这是无法打动台下的观众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无法理解作者当时写作的心境的,所以你就无法用自己的语言和神态来表现主题内容。当然不是说写演讲稿时不能参考别人的,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别人的东西借为己用时,先考虑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运用。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所以,演讲时,要注意自己的衣着、发型、表情、腔调、视线、姿势等,要适合演讲的主题、场合。
二、多角度表达
多角度也可以理解成多个侧面。在这里,我所说的多角度表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演讲稿确定主题后,可以多角度表达。例如,我们本次演讲的主题就是师德,副标题是争做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就这个主题而言,就是属于那种范围太大,因此选材时肯定是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为了能够突出主题,我们肯定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进行阐述。也即是我们平时写作时所说的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侧面表达。演讲稿的写作,语言上要注意有趣、幽默,如果篇幅太长,可以适当引用小故事作为引子;此外,所选的材料一定要实用,真实。
二是演讲者在进行演讲时,要注意多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情感。除了运用声音这一主要手段外,还要注意体态语言的运用。特别是手势的运用,要恰当好处,面部表情也很重要。演讲就是向别人面对面宣传、讲解,所以要注意语气。如同讲故事的演讲是最富有吸引力的。
三、重细节礼仪
许多人认为不是什么大场合,没有必要把自己弄得像参加重要宴会一样,打扮得另类。其实不然。演讲面对的是台下的观众,各种细小的礼仪,更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素养。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节礼仪,如:服装、发型、妆扮,登台时的礼仪,谢幕后的礼仪等,这些都表达着你对台下观众的尊重。只有你尊重了别人,才可能让别人尊重你,才可能吸引台下观众。所以说细节礼仪,也是不容忽视的。
毕竟这是公开亮相,因此说要注意大家风范。
附:我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鞠躬)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选择,我热爱》。
同事们: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的确,正是有无数平凡的教师甘为人梯,才将文明的火炬代代相传。(手势)因此,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无私的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职业,她神圣、伟大、高尚!
打开尘封的记忆,儿时的纯真又一次出现----望着年轻、博学的启蒙老师,无限的遐想便会浮现在眼前:有朝一日,三尺讲台上的人就是我,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海阔天空的谈,牵着一只只小手自由自在的飞……太阳总在有信念的地方升起,为了这个信念,我努力,我攀援,终于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手势)
我选择了教育事业,我也全身心地热爱着我的事业!
清楚地记得我上班的第一天,爸爸教育我的话:“当老师是凭良心的买卖。”是呀,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教书育人。
在我心目中,学校是神圣的殿堂。当我走进课堂之时,我期待自己在学生心中建立一座神圣的殿堂。我曾试过把自己的知识“倒”给学生们,以期待他们多学知识;也曾试过“逼”着待进步的学生学习,以期待他们快点提高,但是事与愿违,这些搞得我和学生都是身心疲惫。我知道,这不是我要的课堂。
的确,教育贵在创新。于是,我放弃了原来的想法,不能把所学的那点知识年年搞“批发”,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不断注入新的“源头活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因为,我深深地懂得: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才为师之本”。
作为教师,大家对魏书生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任校长、书记,省内外社会兼职达38项之多,他没改过一篇作文,没考过一次试,以1988年魏书生所教的两个毕业班为例,暑假升学考试135名学生都达到了升学分数线,全市14所中学,超过600分的考生共30名,魏书生班占10名,全市总分第一、二、三名及语文、政治、数学、化学、英语、生物学科的第一名都是魏书生班的学生。看到这段文字的人,谁不为之震惊!同时,这也让我们找到了教育成功的另一块重要基石——对学生的爱和尊重!
我也试着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
记得,我班有一名学生叫龚臣,还未见人,先闻其名----“宁筋头,老强筋”。通过了解,我知道了:孩子的父母离异多年,他被判给了父亲,孩子的父亲孤僻、自闭,很少与老师接触,生活的压力一直迫使他出门在外,孩子跟着奶奶生活,长期长辈的溺爱使他变得粗暴、顽固。进班的第一天他便与其他班的孩子干上一架,叫人家找上门来,面对这些孩子,我循循善诱,终于找到了龚臣对的一面,我给他带上了“高帽”,哄他回了班。孰不知,在他的日记里,我却看到了这样几行字:“今天,我与别人打架,老师站在我这边,真高兴!”是呀,这就是孩子的心声,他需要别人的关爱,亲人的呵护,他想找回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慢慢地,我了解到班里的学生都有点怕他,趁此我让他担任了体育委员,管路队、管纪律,同时也告诉他不能与任何一个学生打架,要学会忍让,如果犯错一次,警告,两次为班级做一件好事,三次撤职,谁知他想都没想,就痛快地答应了:“老师,我行,我行。我不犯错误!”龚臣变了!变得遵守纪律、热爱班级了,学习也上进了。那年暑假,他爸爸破天荒地第一次给我打电话,问张老师,开学教五年级吗?龚臣还想去你班!是啊,这就是孩子,他需要别人的尊重,需要别人的关注,你做到了,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同事们,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也教育了自己。担任班主任的十余年间,我深深体会到: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的成功更是植根于爱!
是的,教育是平凡的,工作也是琐碎的。但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一方热土,就要甘愿守住,安于这三尺讲台,用我们的爱来书写我们的师德!(手势)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