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孩子们闲了下来,经常三五成伙地由家长带着,在阴凉通风处玩耍。身为教师的我,也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暂离紧张的三点一线生活,时间也慢悠悠起来,竟然能也婆婆妈妈地站在人群中和她们一起乘凉。就在这有限的乘凉闲聊里,看到了几幕大家应该很熟悉的镜头——
镜头一:小女孩嘉嘉,聪明可爱,家境优越,一日骄傲地对我炫耀:“阿姨,我过几天要去台湾旅游了!”我笑着说:“真好,台湾是个好地方,阿姨这么老了还没有去过呢,小嘉嘉就能去了,好棒啊。谁带你去啊?爸爸妈妈吧?”嘉嘉回答:“我妈妈和姥爷带我去。”接着又自豪地、喜滋滋地加了一句:“我爸爸说他不去,他得留在家里给我挣钱。”
镜头二:小女孩晨晨,同样是聪明可爱,经常由她的爷爷奶奶负责带,她的爸爸妈妈上班。爷爷奶奶对她言听计从,呵护备至,她也总是对爷爷奶奶呼来喝去,动辄噘着小嘴发起了脾气。她爷爷的口头禅总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挣的钱都是晨晨的,将来都给晨晨!”
为什么家长们都要这样说呢?嘉嘉的爸爸,你为什么不说“爸爸不去,因为爸爸最近工作忙,爸爸负责的XX项目(或者某项工作)到了关键时期,爸爸离不开,爸爸不能为了游玩耽误整个单位的工作进度。等爸爸的工作告一段落,有了时间,就陪宝贝儿去玩”?这样,你告诉孩子的是——责任,你让她知道了,做事是要负责任的,而不是给“她”挣钱!
晨晨的爷爷,当孩子无理取闹,乱发脾气时,你为什么不坚决对孩子说“不”呢?为什么任由她任性妄为?为什么要时时巴结孩子,说所有人都是在给她挣钱呢?你为什么不说“大人上班是为了给社会做贡献,每一个人活着都要有活着的价值,你将来也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为社会奉献力量”?这样,你告诉孩子的也是——责任,还有义务,这是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必须带有的气质,而不是让孩子认为,活着就是索取,就是享受,就是唯我独尊,你们什么都得给我!
这使我总是想起一篇文章:
中国孩子问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是的,等你长大了,这些钱都是你的。
外国孩子问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我很有钱,你没有。你长大了得自己去挣。
所以,在中国,富不过三代;在中国,纨绔少伟男。在外国,代代人励精图治,遂成百年大业。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
我想,中外孩子的区别,就在于从家长那里接受了不同的语言暗示,从小,从根里,就知道自己的生活该是什么样的。
我从不崇洋媚外,反而恨透了崇洋媚外,因此,更提醒祖国的家长们——注意您的言语暗示,为祖国、为自己家族,培养出励志图新、自力更生的优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