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的多彩寒假——之走亲串友小记
过年了,总要走亲串友,亲戚也好,朋友也罢,一年难得见上几次面,更难得坐下来一起吃顿饭。大家相互聊聊天,说说话,拉拉家常,开心事,伤心事,烦恼事,尴尬事……一股脑儿地倾泻而出,谈工作,谈家庭,谈孩子,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那么这亲情,这友情也在闲谈拉扯和礼尚往来中愈演愈烈、越说越浓,有道是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趁此机会,好好练练我家这性格并不内向而胆量却小得出奇,懂礼貌却又做得不够好的小家伙,也不失我这做妈妈的职责。现在的孩子说真的,独生子女偏多,一个人挺自我也挺孤单,平日里和亲友和伙伴交流得少,大人陪得不多自然也教的少,孩子没说过没做过,有些礼数自然也就不知道,即便从礼仪课本上略知了一二,也因为缺乏亲身体验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所以,这个寒假,有意对孩子进行了礼仪方面的教育。
先是年前老公的同学聚会,算是给孩子创造了第一次锻炼的机会。我们四家,每家一个小孩儿,两男两女。饭前,宝贝在我的鼓励下能够小声地向叔叔阿姨问好。席间,也能够认真吃饭,但仍有挑食的坏习惯哦,在叔叔阿姨的一再鼓励下也不能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艺特长。唯独饭后,孩子表现得更好些,也许是因为时间长了开始有些熟络,他能够友好和哥哥妹妹玩到一起,并开开心心地邀请妹妹到我家来做客,呵呵,两个人还拉了小勾勾呢。宝贝最明显的一个小缺点就是太兴奋时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有时候也会高兴得忘了形。所以我告诉宝贝:“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KTV唱歌时要大胆地去唱,不要在沙发上疯玩疯跑,尤其是要懂得礼貌谦让,不能和哥哥妹妹争抢,好东西大家要共同分享。”因为放假前我们单位聚会时,孩子已经有了一次类似比较糟糕的表现(在KTV的沙发上又蹦又跳),所以这次提前告知,算是有了一些进步。孩子身上的缺点不是错字,一擦即掉,有时候反反复复地,更需要我们的耐心才行。
接着是过新年,在我的帮助下,孩子先是通过电话完成了对姥姥一家,还有奶奶一家(爷爷奶奶在上海,没有回来过年)的新年祝福,孩子高兴得很。接下来,是跟着爸爸妈妈走亲戚,姑奶奶家走亲戚,进行实实在在的体验。走到姥姥家,比聚会时强多了,也许是因为和姥姥一家熟悉,孩子无需提醒就能够大声地向姥姥姥爷还有舅舅姨妈问候新年快乐,在拿到压岁钱时,也能够礼貌地说声“谢谢!xx”和哥哥、姐姐(姨妈家的)玩的时候也能够做到互相谦让,比如玩舅舅的手机时,能够让哥哥先玩他再玩。只是吃饭的时候被鱼刺卡住了,倒弄了半天算是有惊无险。而在姑奶奶家,相对比较陌生些,孩子又有了之前的拘束,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和姑奶奶亲近,熟悉之后似乎好了许多,可是仍然需要锻炼。
昨天傍晚,我的学生鑫和女友一起来家里做客(04年小学毕业),晚上老公的小学同学也赶来了,还有今天中午孩子的姑姑带着孩子也来了。我告诉宝贝,见了大家要问好,要问候大家新年快乐,宝贝已经基本做到落落大方地向大家问好,并给大家分瓜子,拿糖。偶尔忘了我就再教,再提醒。现在的宝贝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只是有时候还会很不礼貌地打断爸爸妈妈的谈话哦,相信有了妈妈类似的提醒和帮助,孩子会慢慢熟悉相关礼节,并慢慢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的。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友善友好的礼貌用语,还有恰当得体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融入集体、融入社会的必备条件。所以,趁此佳节、趁此走亲串友之际,要好好地培养我们的孩子待人接物,与人交往的能力,尤其是一些基本的礼节一定是要孩子熟练掌握的。如此,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茁壮地成长,男孩儿会变得更加绅士,女孩儿也会变得更加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