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6-06 10:36:45 作者: rapoo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每当听过一些研讨课、创新课,当我们感到困惑时,经常会听到大家议论:一节语文课我们究竟该教孩子些什么?

是啊!这个问题我常常都在思考,但总也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今天上午,为了准备下周的示范课,我在学校里备课、制作了幻灯片。当工作结束,心情格外舒畅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回想着自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突然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感悟。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作文

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之掌握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着“教是为了不教”这样的思想理念。我们老师的责任是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而不是把自己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因此,每一节课上,在学生学习字词句段篇的时候,老师都要有意识的将学习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识字的方法、听课的方法、阅读的方法、积累词句的方法、描写片段的方法、构段谋篇的方法、质疑的方法等等。

学生们只有掌握了这些学习的方法,才能实现自主学习,形成学习的能力。而这些方法的沉淀、学习、应用,便会成为学生学习时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我认为一节语文课,老师有没有教给孩子一些学习的方法,是衡量一节课好不好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作文

二、注重养成学习习惯

在一节课上,如果没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保障,那么授课是无法顺利完成的,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所谓的学习习惯,包括学生听讲的习惯、举手发言的习惯、读书时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的习惯、认真写作业、学会检查的习惯等。也就是孩子们在听、说、读、写、思各个方面的好习惯。

一节语文课,总要让孩子们在朗朗读书声中、议论纷纷的发言中、读读写写中,开启思维、培养他们学语习文的能力和习惯。而这些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注重观察学生学习的习惯,并有意识、有目标的培养这些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努力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学习的主体没有积极的因素做基础,那么老师的授课也将失去它应有的魅力,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教学教学,既要看老师怎么教,还要看学生怎么学。只有教师和学生都精神饱满、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充满活力的课堂。而这些尽是学生对学习兴趣的体现、效果的体现。

我们经常听课,发现有的老师的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发言者寥寥无几,如一潭死水。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老师的教学设计有问题,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教师个人教学技能不高,不能运用教育机制、教学技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那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在备课的时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准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哪里?学生学习的困难在哪里?根据学生的需要、心理特点、认知特点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要让孩子们对你所教的每一节课都充满兴趣,充满激情的去学习,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老师多下下功夫。

四、及时渗透做人教育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我们不仅仅是要教孩子们学会知识、掌握技能,不仅仅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渗透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就是我们新课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

语文学科的每一篇教材,都承载着不同的育人思想。例如:有的单元教育孩子们要保护环境,有的单元引导孩子们学会团结互助,有的单元注重培养学生遇事要多动脑,有的是教育孩子们学会感恩,有的是认识和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等不同的主题。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学生的问题资源、生活资源等各种资源,将育人教育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将做人做事的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因为,学会做人永远比学会做事要重要!

当然,课堂上老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喧宾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是我们语文课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又不是每节课我们都能够做到的。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尊重他们独特的个人感受。我们要用期待、欣赏的眼光,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孩子们的学习,构建一种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氛围。

我觉得,上好一节语文课,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都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来体现的。当然,我的语文课并不完美,我仍然需要不断地努力。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作文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