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狮子》一课中,教师要进行“滚”字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滚”是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左边是什么呢?
生:三点水。
师:右边呢?
生:点、横、撇、捺、撇折、点、撇、竖钩、撇、捺。
师:滚的右半部比较复杂,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
在老师领着书空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心不在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如果反复重复“横竖撇捺折”,机械单一的学习形式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妙趣横生。
另一位老师在进行”滚“字教学时,编了一段顺口溜:“滚”字很好记,左边三点水,右边把“衣”分,中间加个“公”,合起来就是“滚”。学生一听,一下子茅塞顿开,很快记住了“滚”的字形。
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引导孩子趣学汉字呢?
巧编谜语
猜谜语是孩子们喜欢的的形式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加深对字形、字义的理解。如一年级下册《识字5》的一首谜语:“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孩子们就非常感兴趣。“春”字,孩子会将“日”写成“目”,但是在学习这个生字时,用上这个字谜“三人过日子”,孩子就会牢牢记住“春”字下面是一个“日”。“德”字,孩子很容易漏写心上的一横,如果在学习这个生字时,用上这个字谜“十四人一条心”,孩子就会记住这个字。
巧演示
教“看”时, 请一个孩子表演看远处的动作,让他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变形与“目”组合成的。在学习“拿”字时,请孩子们拿起桌子上的笔,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明白用手合起来才能“拿”。
巧讲字理
在写“染”字,孩子们不是将“九”写成“丸”,就是将下半部“木”写成“小”加一横。怎么让孩子准确记住这个字呢?有一位老师教授“染”字时,用水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白色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把棉球染成了红色,又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把棉球染成了绿色......老师引导孩子观察白棉球的变化,告诉孩子: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并引导孩子思考:怎么记住“染”这个字呢?孩子们明白了,有的说:“染”下面的“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制出颜料来。有的说:“氵”表示把要染的东西放进有颜色的水中,才能染上色。还有的说:“九”表示要染很多次,才能染上色。通过观察思考,孩子们理解了左上方“氵”和右上方“九”的来历。悟出了“染”字下方“木字底”的理据。“染”这个字就牢牢记住了。
其实,趣学生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教师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生字学习情境,孩子们学习生字时一定是兴趣盎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