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观后感
开学第一天,东环路小学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 的视频,每一个画面都激动人心,每一个故事都震撼心灵,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道精神大餐,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看完以后,我不失时机的让每一个孩子写一篇观后感,看着孩子们写的感人肺腑的文字,就像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在我心中涌动。我认为,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 联系实际使视野更开阔,感悟更深刻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王艺颖同学写的《因为有爱,所以感动》一文,抓住刘盛兰老人拾荒捐助贫困学生的感人事迹,与《最后一片落叶》一文中的故事联系起来,把读与观,观与感三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从这里说明了观后感在联系实际时,不一定是自己的事例,也可以是身边的事例,也可以是听到、看到或读到的故事,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向纵向、横向发展,视野更宽阔,感悟更深刻。
二、观和感紧密结合,感动来自心灵深处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侯玉婷同学的《生命在,心切在》一文,就采用了边观边感的写法,习作者将“观”到的“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抓住,发表“生命在,心切在”的“感”,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写观后感,不同于其他文章,因为一部影片或一部电视剧,他的内容很多,如果作者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必将事与愿违,什么都觉得感动,结果什么也没有感受深刻,所以观后感,必须抓住一个感点,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如《生命在,心且在》一文这种方法的运用就得心应手,文章先简单介绍几位
感动中国的人物,接下来,重点介绍了百岁高龄仍然治病救人的奶奶胡佩兰;通过介绍她的先进事迹,凸显了这位老人一生为他人做好事,直到生命的终止,种种博爱的情怀,打动每一个人的心。
例文:
生命在,心且在
——观《感动中国》有感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题记
开学第一天,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这一档节目。看似小小的一档节目,一段视频,却给我一次心灵的洗礼,感动到我内心的深处。看完视频,我心里有股酸酸的感觉,再回想这些事迹,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十个人,十个镌刻在奖杯上的名字,十个感人的事迹,十个伟大的英雄!比如——家境贫寒却尽最大的努力资助孩子的高尚爷爷刘盛兰;只是一句承诺却守了30多年战友墓,心比金坚的战士陈俊贵;癌症晚期却为村付出一切的村官段爱平;百岁高龄仍然治病救人的奶奶胡佩兰;身患乳腺癌呕心沥血为孩子绣巨幅十字绣的草根妈妈姚厚芝等。他们也许长的不美,可谁能说他们的心灵不是最美丽的?
可是,谁可以一辈子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谁可以为了自己热爱的岗位奉献自己的一生?谁可以为了自己的信仰而一生工作至死?谁可以以活一天就干一天活的信念坚守岗位?谁可以?
——胡佩兰奶奶做到了。
您,98岁的高龄,早就应该退休回家好好休息了。可您却没有,您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了,您就自己开门诊。不管怎样,只要您的生命还有一天,哪怕还有一分钟,您就希望多治一天,多治几个病人。您把医疗当做您的天职,却不知您的心早已献给了医疗。您说,最开心的事就是看着病人痛痛苦苦来,开开心心走;您最害怕的就是躺在床上不能动。奶奶,您瞧瞧,您的句句话都离不开给人治病,您的心早与医栓在了一起。奶奶,您看看,读完您的故事,我们的心都在颤抖,全中国都在为您感慨呀!
——生命在,心且在。
奶奶呀,您坐下,让我和您说说话吧,咱们都是河南人呀。奶奶,您过的日子开心吗?您从医一辈子,感觉从医幸福吗?您的信念是什么,让您如此爱医呀?奶奶,我祝愿您会长寿的,您说中不中呀?...可是不幸,胡佩兰奶奶在1月22日的睡梦中安然辞世,她来得悄悄,走得悄悄,不打扰任何人,不留任何话。她,只把仁、德永远刻在今朝,她的精神永垂不朽!可是,我对奶奶说的这些话,一定会变作星辰,被缕缕微风,吹到奶奶的耳旁,奶奶也一定会笑着对我说:“中!”...我相信,一定会的...
奶奶爱医,她爱这个职位,她为这个职位奉献了一切。她苍老的脸庞,瘦弱的身体,蹒跚的步伐,缓慢的背影,给我上了深深的一节课。她为自己爱的事业认真坚守到了最后一刻,这就是坚守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我们都需要的。我从来就没有这种力量。我不会坚守,我没有这份信念与信心。看了胡佩兰奶奶感人的事迹,我才明白,这种力量需要信心,你必须热爱这种事业,这个事情,你必须全身心的投入,你必须奉献,像胡佩兰奶奶一样,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投入到最后一刻!
——生命在,心且在!生命不停,坚守不息!这就是胡佩兰奶奶的精神!也是我观看《感动中国》最大的感悟与收获!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
——观《感动中国》有感
世界上,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温暖。——题记
感动是什么?是一个善意的微笑?还是耳边的轻声叮咛?还是跌倒时一双温暖的大手?还是遇到挫折时,一句鼓励的话语?感动如浓暖的咖啡——回无穷。
今天观看了《2013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后,我明白了:人间自有真情在.....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他,不图回报,用着自己苍老的手,在人间谱写出了人间大爱,一叠叠的汇款,说明了自己对孩子们的希望,对孩子们的爱,也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以都应该思考答案,他,高贵的心灵,病弱的身躯,他
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他,值得我们去敬佩,去学习,他,让我们感动!他,91岁的农村孤寡老人,17年未增添新衣,未尝过肉的滋味,馒头都舍不得买,
每年的支出也仅仅只有千余元,可正是这么个“吝啬”的倔老头,却用拾荒和省吃俭用的10多万元捐助了100多名学生!孩子在一天天的长大,可老人却一天天的老去......
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生活中充满了感动。学过的一个小故事《最后一片落叶》,欧亨利有一个年轻的少女画家不幸得了肺炎,生命垂危,药物已经没有作用了,她的信念越坚定,他生存下去的希望就越大,他认为最后一片落叶飘落时,自己也将死去,为了让他活下去,老画家贝尔曼在最后一片藤叶飘落的夜晚用画笔在墙上画了一片用不掉落的常春藤叶,让他有了希望,最后活了下去,而贝尔曼却被病魔无情地夺取了生命。这就是感动,这就是爱!
世界因为有爱,而感动,因为感动,才有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