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引发的思考
开学在即,有家长打来电话询问:“曹老师,你们放假时还布置了3篇数学日记?怎么写呀?”我耐心地辅导家长说:“数学日记主要是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你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次购物,让孩子经历用数学的过程并记下来,也可以让孩子观察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现象,记录一些看到的数字,探寻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只要与数学有关的事,蕴含有数学思考的内容都可以写。”听了我的解释,家长若有所悟的挂断了电话,而我却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学生和家长对数学日记充满了疑惑?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意义何在呢?众所周知,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依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课堂也需要生活的铺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这样做:从生活情境入手,抽象出数学问题,教授新知,用新知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我们常常这样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了数学,你就会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了。可结果是,课堂上学生个个都是做题的高手,回到生活中很多学生却迷茫了起来。在孩子的世界里,为什么数学会与生活脱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做数学而不会用数学呢?我想有语文素养的原因,更有我们数学课堂的原因:在课堂上,我们已经习惯了注重学生做题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及数学生活意义的教学。即使教学中蕴含了生活场景,生活也只是一种摆设而已。而数学日记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训练,需要学生学以致用,将生活与数学思考完美结合;数学日记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体现,也是检验学生数学理解的手段之一。
如今,学生之所以不会写、怕写数学日记,主要是在平时教学中,缺乏教师的引导和必要地渗透。如果数学课也能上得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中精选一些相关的数学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适时地给学生读《小学生学习报》、《天天爱数学》等报刊杂志上的一些数学日记;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学生收获的将不只是知识,还有数学素养的提高。在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尝试着走进生活,去捕捉一些有趣、有用的数学现象。我想到那时,学生就不会因为数学日记而头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