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小组”在行动
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但是生活中,错别字的泛滥、生搬硬造、语焉不详、词不达意,给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造成了混乱,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如果任由这样的错别字“泛滥”下去,势必会让我们悠久的文化蒙尘,而且会给小学生造成误导。
为了有效地制止人们“滥用”“误用”谐音广告,我们“啄木鸟”小组展开了一次调查活动。星期天,我和同学庞锐一起,拿着笔和本子来到大街上寻找错字,呵!别说,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没过多久,我们就找到了一个目标:“诱货”也许是为了吸引顾客的眼球吧,老板别出心裁地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把常用词语“诱惑”“改成“诱货”。我想去告诉老板滥用谐音广告是不对的,却有些想退缩,无数个问题在我脑子里打转:如果他骂我们怎么办?如果他凶巴巴地赶我们出去怎么办,我正准备走时,突然想到了报纸上的一则报告:“谐音广告”是否会对小学生带来误导?在北京某小学做调查时,一测试结果给出了肯定的答案。30名五年级学生在给谐音广告进行纠错时,无一人正确。于是,我鼓起勇气,和庞锐一起走进“诱货”。“叔叔,你的广告牌写错了,应该是“诱惑”,不能使用“货”。”我鼓起勇气对那个叔叔说。“去去去,小孩子懂什么,我们是用谐音,懂么?自己的课文不学,跑我们这捣什么乱,赶紧走,别影响我做生意。”老板很不耐烦地“驱赶”我们。唉,为了赚钱,老板真的不可救药了!
我们只好离开这家店铺,寻找另一个地方。忽然,我发现菜市场上人声鼎沸,我灵机一动,对庞锐说:“不如我们去菜市场看看吧,也许会有意外收获呢。”她爽快地答应了,我们一起朝菜市场奔去。“卖鸡蛋,新鲜的鸡蛋。”我突然听到一阵叫卖声。我顺着声音的方向走了过去,原来一个老奶奶正在卖鸡蛋,她的前方放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卖鸡旦。”我心想:要不要给老奶奶纠错了,她看起来那么慈祥,一定不会责怪我的,试试吧。“老奶奶,您的这个“旦”字写错了,鸡蛋的蛋应该这样:“蛋”说着,我用手指在地上画了一下。“哦,是吗,谢谢你呀,小朋友,我马上改过来。”说着,老奶奶拿出抹布,把小木板上的“旦”字擦掉,重新写上正确的“蛋”。“成功了!”我高兴地欢呼着。
在回家的路上,我陷入了沉思: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文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应该学好语文课,避免写错别字,使我们的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