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感的魅力
层次感,在百度的词条中这样解释:
该词条来自雕塑专业的浮雕技法中。图案浮雕刻技术,不仅要求有立体感,还要表现出图案的主次,远近、大小、前后等透视关系。在雕刻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变形和压缩,更要符合视觉的合理性,即浮雕的层次感。
层次感的词义后来扩展到其它领域,如摄影中的层次感,一般牵涉到3个问题:
1、构图。要注意画面里有前、中、远景,层次感才更好;
2、用光。顺光容易使画面显得平板,而侧光、逆光的层次就丰富些;
3、曝光。曝光准确的片子,高光部分、阴暗部分细节都能保留,层次自然丰富细腻。
现在一般在理发中也常有使发型具有层次感的说法。近来我越来越发现层次感很神奇,各个地方都需要这种感觉。具有“层次感”不断地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做饭需要有这种感觉,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也需要有这种感觉,我们的工作——教学也更需要有这样的有层次的感觉。
我很喜欢尝试做饭有一些创新,也看一些厨师的视频,我发现好吃的饭菜是需要具有层次感的。就拿我前些天在家做得一道很普通的酸菜鱼来说,有酸菜,有豆芽,有嫩嫩的鱼肉,有最后再加上热油翻滚的蒜瓣儿。“刺啦”一声响,成了。做菜时感觉有一种层次,一种食材,两种食材……吃得时候更感觉有一种很美的层次,先是香软糯滑的鱼肉在嘴里荡漾开去,再有脆脆生生的黄豆芽紧随其后,再尝一口酸酸香香的酸菜……很有期待,每一种食材都具有不同的令人期待的感觉。具有层次感的美食消除了人的一种审美疲劳,使人对美食有一种很美的向往。吃菜如果只吃一种食材,做菜只有一种做法,难免不让人觉得有些乏味?
我们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同样需要具有层次感。试想:如果每天只是工作,没有业余生活等其他方面进行调剂,我们不是也要出问题的吗?上午上班,中午回家做饭、做家务,下午再上班,晚上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周六日放松放松,或者外出,或者干脆宅家等,这就是层次,不同的项目带给我们不同的期待和享受,我们就会觉得每天生活得很充实。
教学同样需要具有层次感,课堂的教学设计,好的课堂是一环扣一环,课堂简约实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生不感到累,听课者不感到累。如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具有很美的层次感,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读味’、‘写味’、‘品味’每一项一个层次,这样具有层次感的课堂带给听者期待,带给听者惊喜。如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具有层次感,就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等,学生就不会出现听课疲劳的现象。
具有层次感,需要事情的每一项都呈现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内容,最后叠加结果是整件事会呈现五彩斑斓,事情的每一层都可以带给人不同的享受,具有层次感会让你的工作、生活进入另一番境界,期待每一层,惊喜每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