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抓住教育的契机和学生一起看电影《

发布时间: 2019-06-26 10:37:43 作者: rapoo

抓住教育的契机

——和学生一起看电影《三个傻瓜》

曹守敏

学校安排在10月30、31日的那个休息日老师和学生观看电影《三个傻瓜》,并写出观后感,但是我已经按照课本的单元要求安排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计划也都写出来了,心想:“下个星期写也不晚”,于是就耽搁了下来。一到11月1日早晨,看到别的班交了观后感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很大的错误!怎么办?找个时间补吧!同年级的夏老师说,电影很长,几乎三个小时呢!让学生周一晚上补的念头立刻打消了——连电影都不可能看完,还写什么观后感呢?王老师说他们班的家长对看这部电影很反对,说“很黄”,有不堪入目的镜头,还有一些“做爱”“胸部”等不堪入耳的言辞……这到底是一部什么电影呢?后来听看过这部电影的夏老师讲,里面的内容是抨击填鸭式教育的,手法比较夸张、幽默,但主要是描写大学生活的,其思想内涵是我们这些小学生不能体会出来的——尤其从其他班学生所交上来的观后感上看,他们是没有理解其中的真正教育意义的。

那怎么办?这个班级作业肯定是不能不交的!如果让学生看三个小时电影,但是写出没有水平的观后感是不值得的,如果不能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的话,时间就真算是白白浪费了!于是,我一改平时不舍得浪费一点课堂时间的观念,决定“浪费”周三下午的两节作文课,和学生一起到多媒体教室看电影!

学生当然是无比兴奋的,我事先要求他们抓紧时间完成的作业也是以最快速度高质量完成了——可想,这样的课他们是多么喜欢!是多么盼望!

电影一开始,学生们就都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从电影的引子开始,我就在他们的笑声中给他们讲了“悬念的设置”:是什么让一个坐上飞机的人采用一种非常极端的恶搞形式使已经起飞的飞机紧急迫降?是什么让一个睡意正浓的人立刻翻身下床,甚至是忘记穿裤子就跑到了外面的大街上?——当然是一件非常紧急、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件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事情!能让他们为此舍弃一切!当然还有“衬托”的手法:那个正在练习“瑜珈”的妻子,本该是淡定、从容的,却因看到丈夫那个样子神情极度紧张,甚至呼吸困难,可见那人的紧张情绪是前所未有的,是她从来没有见过的,同时也反应出这种紧张情绪是如何扰乱了她!当看到他们在塔顶约会他们的人时,一切谜底都揭晓了,我马上借机给他们讲这是采用“倒叙”的写作顺序,来吸引我们这些观众对故事的注意。紧接着镜头进入了长长的盘山路,电影的序幕在歌声中拉开,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用这么长的时间“花在路上”,我以自己的看法对此进行了解释:“就电影而言,因为导演需要一段时间打出各个工作人员的名单来为这些人做记载、宣传;就心情而言,因为观众需要在紧张之后有点放松;就剧本的情节描述而言,因为需要告诉我们它将要插入一些内容了……”果不出我所言,电影就是在这长长的路上,引出了主人公们对当年大学生活的回忆。

当看到学长让新入校的学生进行侮辱性的“行礼”时,他们笑——可能认为这种方式“好玩”,我马上告诉他们:不能对任何人开这样具有侮辱性质的玩笑,是对别人的人格的不尊重,同时也一定会受到惩罚的。

当看到那个新入校的学生用简单的电解质原理让这个可恶的学长受到“报应”时,他们大笑——可能是对“恶有恶报”的宣泄,我告诉他们:对待恶人、恶事不能像其他学生那样胆怯,要像这个学生一样机智、勇敢,想办法给他们以惩罚——正义是永远不会屈服的;这么多大学生,都学过初二电解质的导电原理,却只有这个学生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其他人只会在脑子里记住这个知识点,不能灵活应用的知识是“零”,要学以致用;如果不好好学习更是不可取,你脑子里本来就是“零”,再紧急的情况下也不可能生出知识来。

当看到这个学生不和别人争抢洗澡的地方而在校园里抹身时,他们窃笑——可能是对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取笑,我告诉他们:如果时间紧急的情况下,不能不采取一些别样的措施,例如可能是必须洗澡但是又没有时间等待的情况下,就跟我们讲过的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样的思维。

当看到院长给新学生们讲“鸠占鹊巢”的故事时,随着那个蛋掉在地上的破碎声,学生惊呼——可能只是对那个破碎的蛋的同情,我说:“我们的社会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位置只有这么一个,你上,那就是把别人挤出去,别人上,那就可能把你挤出去。就像考大学一样,有人能考上,有人就不能上了;跟我们安阳市一些好的中学、小学一样的情况。你们走进我们的学校,就意味着有其他的想进我们学校没有能进来的学生伤心、失望,难道你不该珍惜现在的所有吗?你坐在这个位置上,就要收获应该学习到的东西,而不是沾沾自喜,或者挥霍浪费。”正好教育那些天天不听课、不写作业、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当看到一个大四的学生因为自己的设计没有成功,要晚一年毕业时,我告诉他们:所有的学校都应该这样,只有合格的产品才允许出厂,那学生在大学中的时间就不会随意挥霍浪费了。而让这个学生很痛苦的是:他的家人和他们全村的人都要来参加这个村里唯一的大学生的毕业典礼,我告诉孩子们:学习是为自己掌握知识,而不是为了谁的荣耀。当把知识当作炫耀的幌子时,知识就已经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

当看到很多学生因洗澡时停水而满身泡沫,边歌边舞,最后用消防水龙头冲洗时,学生笑,甚至有的模仿着跳了起来,我告诉他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或者小小的困难,我们要换一种思维,用其它的方法可能就能够解决。困难面前,心态一定要好,告诉自己不要着急,相信自己一定能办到。用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一切困难,困难就一定会迎刃而解。此时的歌词也很好:“鸡不知道蛋的命运”,其实,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些长辈——家长和老师,不要做那些想掌握蛋的命运的鸡吗?电影也就在这边歌边舞中,主人公使同学研究失败的飞行器带着摄像头起飞了,飞到它的最初的设计者的窗口,看到了令人叹惊的一幕——那个学生悬梁自尽了。学生捂着胸口坐下,一下子陷入了沉静——可能是对死亡的惊恐。我告诉他们:“死是最坏的选择!只有人活着,才能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死了虽然看似什么也没有了,其实是最不负责任的选择,是把自己的痛苦加注最疼爱自己的父母、朋友身上!”又给他们讲电影的切换镜头,“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使飞行器飞起来不是没有困难,不是单凭借知识和聪明才智就能够解决的,还需要毅力,还需要战胜困难的勇气;两个人,对待同样的事情可能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结果当然也是不会相同的,你们选择哪种?”“当然是坚强地活着,和困难做斗争!”“同时,电影的情节这样安排,也就是剧本的写法,用了非常强烈的对比:生与死;欢乐与悲痛;动与静;奋斗和放弃,只有运用了对比,才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随之跌宕起伏,才能利用这个强烈的反差给人以警醒等深刻的印象。”

……

整整两节课,中间没有下课,是因为学生不愿意因为上厕所耽误了观看时间,加上网速的问题,只看了六十多分钟,只是这部电影的三分之一左右(可能是我中间说的多了),让学生这样写行吗?于是,我把这项作业还是放在了周末,只要求班里的A类学生写观后感,当然提倡他们把电影看完,但由于有些学生家里没有上网,就要求他们有什么感悟就写什么感悟。

周一,当他们把工工整整的作文放在我面前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篇比一篇精彩,一篇比一篇让我震惊!有的以“积极的学习态度”为核心,讲该怎样面对学习中的难题;有的教育大家知识要“学以致用”,不能单单死记硬背;有的说“鸡不要想蛋的命运”……更有一位同学联系到我们学校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联系实际情况讲到高效课堂和应试教育的对比!文章不一而足,学生的收获显然是不一样的,但从他们精彩绝伦的论述中我知道:他们真正看懂了!无论多与少,他们确实得到了!真正收获了!有的家长情不自禁地给我写了条子,要求这样的电影要让孩子多看,希望老师能够多推荐。

我只用了一节课时间就把这18篇文章修改完毕,挑选出7篇难分仲伯的文章交给了魏书记让他来定夺。这和别的班让交两篇还难能完成的情形是多鲜明的对比啊!试想,如果我也只是单单让他们自己看,这么样的幽默他们能够看懂什么呢?除了好玩,肯定是在笑过之后留下很少的印象。我又想起,其实在过去,我们也和学生一起看过电影,像《生命斑马线》就是以年级为单位一起看的。看的时候,老师光顾维持纪律了,回到教室再给他们讲,情节性的东西以及写法上的指导显得很微薄无力——因为当时的感触不能再引起学生的共鸣了,写出的观后感肯定也就不会深刻了,学生的收获很浅显,过两天全忘记了。

既然这样的课学生乐于上,我在这样的课上讲给他们的东西不比上正常的作文课少什么,让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和学生一起看电影学写作!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