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母亲和婚礼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6-26 10:37:52 作者: rapoo

母亲和婚礼


1934年腊月初九,母亲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县土山岗村一个贫困家庭,母亲告诉我们,她出生那天下起了小雪,所以姥姥为母亲取小名叫雪。1952年腊月二十九,19岁的母亲嫁给了邻村小她半岁的父亲,尽管婚前只见过一面,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可是,用父亲的话说,是承诺和责任,让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半个多世纪。
解放初的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比较困难,父亲和母亲各自的家庭也是一样的贫穷,长辈们没有为他们举办象样的婚礼。2002年春节时,我们兄弟姐妹八个决定为父母庆祝他们的金婚。因为二哥和四姐远在呼伦贝尔,实际上,只有在河南的我们六人真正参与这次活动。每当我们兄弟姐妹说起为父母庆祝金婚的事,不由想起了父亲参军的岁月,母亲独自一人带着大姐、二姐在农村,干农活、做家务、讨过饭、遭遇过水灾、受过奶奶的刁难……生活的重重压力,让母亲深感日子难挨,好在父亲已经转业到了呼伦贝尔(那时,我们那里行政归划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70年代归属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三年自然灾害时,大姐二姐吃不饱,母亲说,二姐甚至饿得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1962年春天,父亲写信毅然决然让母亲北上,先吃饱肚子再说吧。于是,一家人团聚了,全部落上城市户口,吃上商品粮。这样一来,不仅能吃饱饭,大姐、二姐还能上学了,母亲也有了工作,这一切,让母亲很知足。那年秋天,三姐成了家里在北方出生的第一个孩子。在北方,父母给了我们一个普通又温暖的家,接下来,我们五个孩子先后出生了。在北方,这个家一直被父母支撑了34年,这34年中,父母想回开封老家的念头愈发强烈,先后让我们回开封上学、考学、当兵或往开封调动工作,退休后还要供我和二哥上大学。至今我仍然这样想,儿女先回老家,父母能经常听到老家的消息,也许是莫大的安慰吧。直到1996年冬天,在高寒地区生活34年的父母回开封市定居了,那年,父母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家里这些年种种往事,让我们深感父母的不易,总想为父母做些什么,办金婚应该能让父母高兴高兴。
为了给父母一个惊喜,我提前一个月将父母年轻时的照片PS成一幅黑白婚纱照,放大后镶上镜框,其实,年轻时的父亲很帅,年轻时的母亲很美。提前很多天,哥哥和弟弟就在酒店订好豪华套间,遵重父母的意见,我们没有邀请亲朋好友,参加的人仅限我们一大家子。就是在2002年腊月29那天,我们一大家聚在酒店,而我却在那个喜庆的日子里惹祸了。我和弟弟还像小时候一样疯闹、玩耍,一不留神,我被弹性超大的床弹到地毯上,右胳膊骨折了。当我擦干眼泪打着石膏参加父母金婚聚餐时,我再轻松的话题也挡不住父母对我的担心,看到我胳膊上的石膏,父母已经明白了一切。那一夜,我对自己无意破坏聚餐的气氛内疚很久很久;那一夜,住在酒店的父母为我骨折的胳膊担心了整整一夜。唉,当自己对父母的孝心变成父母对自己的担心时,内心是什么样的愧疚只有我知道。
不能给父母一个开心的金婚,我一定为他们补拍一套婚纱照。我一直在寻找这个机会。这个机会还没有找到时,2004年5月,父亲身体一直不舒服,反复去医院检查,总是查不出病因。7月份时被开平市淮河医院确诊为胰腺癌。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父亲的身体一向很好。没有办法,全家人忙碌着为父亲寻医问药,直到8月份时,父亲做了介入微创手术后,仍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医生遗憾地告诉我们,父亲最多只有半年的时间了。这个噩耗让全家人不敢相信又不得不相信,我们极尽全力对母亲隐瞒,后来母亲说,我们不对她说,她也能感觉到父亲时日不多了。我们就和母亲商量给她和父亲补拍婚纱照,真没有想到,这次父亲、母亲都爽快地答应了。我想,这时的父亲可能想给母亲留下自己最后的笑容,这时的母亲也想让父亲在世上少留遗憾。就这样,我们替父亲向医生请了假,带着复杂又难过的心情去了影楼。一套照片拍下来,父亲大汗淋漓,稍事休息,我们又和父母拍了全家福。送父亲回病房后,站在门外,我们几个没有出声,眼泪却止不住流了下来。

父亲在世时,由于家里下一代孩子们还小,没有参加家中孙辈们的婚礼。父亲去世后,这些孩子也长大了,母亲总是欢天喜地地参加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婚礼,每个孩子的婚礼上,最爱流泪的那个人也是母亲。

母亲总是对别人骄傲地说:“虽然我生了八个孩子,实际上,我养大了九个孩子,我养大的外孙女是研究生!现在是北京人!”是的,大外甥女只比我小8岁,她从满月开始就跟母亲生活,一直到高中毕业。上大学和研究生时,一到假期,马上跑回开封姥姥家,每次返校时,母亲总是给她带上好多好吃的。研究生毕业后,她留在北京了,找个高中同学结婚。由于新郎家在农村,母亲还是尊重农村的规矩,不去婚礼现场。在结婚前一天,大姐请全家人吃饭,母亲却像是嫁自己生的姑娘一样,千般不舍。外甥女也是感慨万千,对母亲说了一大堆感恩的话,顿时母亲伤心地流泪了,她在担心她外孙女在北京工作、生活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买房、买车,还要生孩子、养孩子。大姐也掉泪了,我们几个妹妹也跟着难受了好大一会儿。第二天,当新郎来娶外甥女时,母亲还是很高兴的。母亲没有到婚礼现场,外甥女回门那天,母亲还是欢天喜地地指挥大姐、二姐早早就准备吃的。

接着,就是二外甥的婚礼了,我真不想提起这个最让母亲纠心的孩子了。外甥一个人在三门峡开店,找了个信天主教的女朋友,三姐去世不到半年时,女方家就提出结婚。按理说,他们已经具备了结婚的条件,只是三姐去世不到半年,母亲还没有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中缓过劲来,她实在接受不了女方家的提议,为这件事,她一直指责女方家不尽人情,不懂事,还哭了好几次。后来,我们是这样劝她的:孩子大了,和女朋友谈恋爱好几年了,他的生意又在三门峡,注定要在三门峡成家立业,结婚是早早晚晚的事,如果我们这边一直阻挡,担心影响他们将来的生活。母亲只是伤心地哭,后来,我们不再在她面前提起这事,兄弟姐妹们达成一个默契,不去三门峡参加外甥的婚礼,算是给母亲一个安慰吧。外甥结婚后,在国庆节时带媳妇回来了,我们在酒店给他办了酒席,在宾馆给他定了婚房。见到外甥两口子,母亲的眼泪啊,还是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没妈的孩子结婚了,她内心的难过大于喜悦。我们交待外甥,给姥姥敬酒时,不要说太多的话,意思一下就行了,我们也有意安排他们不和母亲不在一个房间吃饭,更有意安排弟弟的岳母一直陪在她身边。

去年国庆节时,三外甥结婚了。尽管三外甥在呼伦贝尔长大,12岁回开封的他和母亲的感情不如其他孩子深,母亲还是为他的婚姻操心。这个外甥大学毕业后,工作总是不那么稳定,收入相对也不高。母亲的老思想就是认为娶媳妇总是比嫁闺女让人心里踏实,她早早来到酒店等着我们迎娶新娘,吃饭时,从头到尾都是笑的。

今年5月份,大外甥结婚了,母亲最开心了。大外甥很能干,凭自己的努力,不到30岁的他已经在开封、郑州分别买了一套房。身为家里男孩中的老大,他结婚最晚,从去年国庆节时就定结婚日子,5月9号是他们定下了第三个结婚日子,我和大外甥开玩笑:“外甥三婚了,新娘还是她?”结婚当天,外甥所在公司在上级、下属都来了。母亲坐在观礼席上,看着大外甥公司的同事给他那么高的评价,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当大外甥在婚礼现场说出对二姐的感谢时,我回头看了一眼,母亲眼里闪过一滴泪花,她为二姐这么多年来对大外甥的付出而骄傲,也为自己有出息的外孙感到自豪。

母亲总是说:“我有退休工资,退休工资年年长,有病了还能报销,我得好好活着。”是啊,母亲就像守在鸟巢边的老鸟,我们一个个就是飞出鸟巢的小鸟,飞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而母亲呢,从不愿意为我们增加任何负担,只是默默地坚守着老窝,为我们坚守着一个家。

从自己的婚礼开始,母亲见证了儿孙们一个又一个人的婚礼,在她心中,结过婚的孩子最让她放心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尽管身体硬朗,在我看来,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些年了。前天晚上,在二姐的陪同下,母亲去呼伦贝尔过夏天去了,母亲自己知道,我们心里也清楚,这是82岁的母亲最后一次踏上呼伦贝尔的土地上了。她还要去看看老邻居、老朋友,再看看家里的老房子,这样,她的人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然而,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我曾经在心里想过很多的“假如”,假如父亲能一直陪着母亲,我们一定会为他们庆祝60年的钻石婚,不管花费多少时间去策划,更不会计较会花费多少钱了。唉,子欲养亲不待呀。我只能这样想,尽管父母没有共同走到钻石婚,如今,母亲能拥有健康、幸福就好!

(本来,想在母亲节时把这篇文章完成。身体原因,让我一拖再拖,今天终于完稿了。从另一个方面,我也想从母亲和婚礼这个视角,怀念父母陪伴我们的每个日子。)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