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
---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看到教育时报轰轰烈烈地开展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活动,回顾走过的路,心中感慨颇多。
1995年我分配到范县颜村铺乡中,担任了初二、三班的英语教师、班主任,接班之前已经换了三个班主任,这个班有号称“五虎上将”的五位学生,他们讨厌老师,在课上不回答问题,并爱挑老师的毛病,很多老师在班里上不成课,有这几个同学带头,其他的学生也都大了胆子。我提着一颗心第一次走入了这个班。并开始在全班点名,这“五虎上将”确实显得与众不同。有的弓着身子喊“到”,有的站起来,手里的笔还不停地敲桌子,还有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到,没一个用眼睛正视老师的。第一次接触这五个孩子,他们让我一夜难眠。这一夜,我辗转反侧,思考这五个孩子,他们傲而不驯,个性突出,是什么原因让这五个孩子走在了一起呢?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呢?我决定一步一步的做起,我一边找同学了解情况,一边分别找他们每个人聊天谈话,观察他们的言行。我发现他们五个对我这个新的班主任并没有多大恶意。谈话的时候虽三言两语的应付,但是当我问道“你们换了几个班主任了?老师为什么要走呢?”一个孩子突然反问我说:“老师,你打算教我们几天就走啊?”
一个孩子接着说:“班主任都跟赶集似的,我们班成市场了。”
我说:“谁说我要走呢,我这不正是要往这儿来教这个班的吗?”
“刚上初一时的班主任——于霞老师多好啊?她象我们的大姐姐。”
“嫌咱穷呗!”……
孩子一个接一个的打开了话闸子,我明白这是一群需要关爱的孩子,我似乎一下子看到了工作的方向。
一天晚上,四位任课教师联合向校长反映这几个孩子在课堂上捣乱,气得校长、主任要上我们班去开会。我拦住了并请求校长让我慢慢去改变这几个孩子。
星期六,老师和同学们都骑着自行车回家了,校园里宁静了许多。我特意把五个孩子留下来,一个一个送他们回家,正好他们都是一路的。一路上,我让他们当老师,问他们这是什么花,这是什么草,那是什么树。他们都抢着回答。
走到哪个孩子的家里,哪个孩子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朴实的父母给我端来热腾腾的红糖水,有的没糖的也要到邻居家去借,他们总觉着怕慢待老师似的局促不安,对孩子的不争气有一种难言的愤怒和期盼。我从家长们朴实的语言里和期待的目光中读到了他们渴望儿女飞出土窝窝的渴望。朴实的农民不是不重视教育,他们太重视了,但由于穷,孩子受教育,受良好教育成了他们的奢望。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五个孩子都喜欢读书,但家里穷又没钱买,于是我就从自己并不高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给他们订了《中学生阅读》、《中学生数理化》并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周边村镇里的农村孩子靠自己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学府,为家乡人民争气争光的故事。
从此,这几个孩子就成了我的好朋友。一年后他们都上了重点中学,他们的父母为表达他们的谢意,多次拿着鸡蛋来谢我,都被我婉言谢拒了。现在他们其中三个人都已大学毕业,还有一个做了营销肉食的老板,还有一位在读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给我来信说:“与您相处的那段时光,是我一生的财富,是我一辈子都值得回忆的岁月”。
范县是个贫困县,教学上各方面条件都受限制,教育质量相对落后,可是我总觉得一个人要活得有价值就要尽自己的全力做好工作,既然当了老师,就应对得起父老乡亲们的重托。我深知:“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常用常新的水”。一个教师应该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准备。无论是在中学还是招聘入小学我常常到图书馆借阅一些书籍,特别是从优秀的教育期刊,像《小学青年教师》、《中小学英语教学》等。这些优秀的刊物扩大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增长了我的智慧,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是我成长中的法宝。我珍惜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总是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报告,仔细研究他们的课,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一次保护环境的主题队会上,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酸雨”“温室放应”这些专有名词,我登陆了许多家网站,下载了有关方面的资料图片。为了把队课上得更有意义,我总是千方百计找一些挂图、磁带、投影片等教具,有时自己亲自制作或找美术、音乐老师帮忙。为了让学生学得主动,扎实,玩得痛快、有趣,从玩中学到知识、本领。我把每周五个“课外活动”分配为周一主题班会、报告会,和辩论会,周二思维训练日,周四图书借阅日,周三、周五体育活动日。班里设有体育活动箱和书柜,藏书二百余册,我还带领同学们成立了文学社,英语角;故事大王等兴趣小组。我班学生办的手抄报《Everyday English》在学校公开展出,学生学英语兴趣浓厚,现在还有位女生在英国剑桥深造。
我和爱人都是教师,为了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我们专门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全家搬迁到新区,给他们租赁房子住来照看孩子,看到我们每天忙碌的身影,父母一开始不能理解。“教个小孩子,忙的啥呢?”可是当他们听到家长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谢时,朴实的老人们豪无怨言了,他们照料孩子,做饭,还常带着自豪的表情向人夸赞当教师的儿子和儿媳。我的父母和我相隔两里路,但我却总是一两个月顾不得回家一次。常常是爸爸、妈妈们登门来看我。
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学校组织老师开展说课比赛活动,爱人外出学习,家里打来了电话,妈妈说孩子掉进了下水道磕穿了下巴。家里只有她一人,让我赶快回去,这是一学期一次的大型活动,我是评委又是组织人,中途而退怎么行呢?我让妈妈先带孩子去医院,便扣下了电话。十分钟以后电话又响起,我狠心关掉了小灵通。半小时后,我跑进医院,孩子已经躺在了手术台,医生看见我,劈头便训:”你这个当爸爸的,可真没责任心,孩子这么长时间才送来,石灰渣已被他揉进了肉里了”。一向任劳任怨的妈妈也流着眼泪对我说:“给你打了三次电话,你都不接,我是抱着孩子走到医院的,孩子疼的直叫妈”。再看看孩子,上衣的领子上全是鲜血,躺在手术台上,已经睡着了,两颊还挂着委屈的泪珠。孩子做完手术,已经7点了,需要马上输液,我和匆匆赶来的弟弟刚把他抱进输液室,电话又响起了,校长说老师们正等我召开晚上的教研会。我犹豫了,请个假吧,会让领导牵挂,而且耽误全体老师的时间,不请假……妈妈却催促我说:“孩子手术做完了,我就放心了,你快去吧”。面对通情达理的老人,再看看,仍然昏睡着的孩子,我把眼泪吞进了肚里。没吃晚饭又返回了学校。对于父母和孩子我欠缺的太多,但对于我的家乡,我的学生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无愧的。
一路走来,我也从年轻走向成熟,现在已成长为一所学校的副校长,正在引领教师们为营建一个溢满浓浓书香,充满人文关怀,充满生机和活力,令人羡慕催人奋进的和谐校园而努力工作。
教师是平凡的,但我们不能甘于平庸,不应放弃伟大的追求,教师的工作是平常的,但我们不能忘却立德树人的伟大责任,教师工作更需要平静而不浮躁的深情耕耘,让我们再次牢记卢展工书记的深情寄语“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做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