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养花,业余时间的一多半都用在了养花上。我的邻居关老师也爱养花,虽然她长我二十多岁,但共同的爱好让我们成为好友,常常在节假日里一起去花市赏花,买花。
但让我郁闷的是,一起买的花,品种,大小,都相同,可养着养着,关老师家的越来越水灵,我的却越来越无精打采。更让我想不通的是,那盆粉红色的四季海棠,明明是去年春天我分给关老师的,到今天春天,我的早已零落成泥,化作香魂一缕,可人家的呢,硬是长成了碧绿碧绿人见人爱的两大盆。是我侍弄得不精心吗?我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打理花草;是我不舍得施肥吗?我大老远弄来了很多羊粪,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不怕脏不怕累地给花草上肥。力气费了不少,可收获却不尽人意,问题出在哪里呢?
今天傍晚,又去关老师家赏花,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一棵杨桃树,枝叶都干枯了,我曾劝关老师说,扔了它吧,反正枝已经干了,估计活不了了。但今天,我发现,干枯的枝条尽头,分明长出了嫩嫩的小芽,有一枝还长了花骨朵。曾经被我判了死刑的花儿,奇迹般的活过来了。
我想到了学校里长廊边种的凌霄花,天气很暖和了,还不发芽,“肯定不行了,拔了吧!”,我抄起锄头,一口气锄掉了四棵。康老师看见了,忙说,“说不定还中哩,你叫它瞎长吧!"于是,其他的四棵幸免于难。
前两周,我去长廊边种丝瓜,惊奇地发现,凌霄花发芽了,有一棵已经长了一尺高了,没刨掉的四棵共有三棵发了芽,长了叶子,有一棵,虽然枝被我刨掉了,但可能有一段根藏在泥土里,也发了芽,我又高兴又后悔,替那被我无情锄掉的凌霄花难过,恨自己手咋那么快。
我还想到了办公室大花盆中的滴水观音。一开学,我发现滴水观音的叶子耷拉下来了,就把耷拉的叶子剪掉,等待发新芽,可等了两个星期,没动静。“肯定不行了,拔了吧”。我三下五除二,把整棵滴水观音拔了出来,统统扔到了垃圾堆上。种上了吊兰。可就在前几天,武芳老师发现,吊兰边上的泥土里长出了一片小小的嫩叶,今天,那片嫩叶大了点,分明是一片滴水观音的叶子。估计是当时,根没有清理干净,所以长出了小叶子。残留的一点小根,尚能长出叶子,要是那棵大根呢,一定能长成一大盆吧,要是我不那么性急,该多好啊!
我又想到了我的茉莉,栀子,菊花,孔雀竹芋------都是因为发芽较晚而被我无情抛弃的,缺乏耐心,让我失去了那么多心爱的花儿。
痛定思痛,我得出结论,很多时候,等待也是一种智慧,养花是慢的艺术,急不得,慌不得,必须遵循规律一步步来,否则,它们便会死给你看。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需要慢一点的节奏,也需要等待的智慧呢?
有些孩子,反应的确很慢,别人五分钟能掌握的内容,他半个小时还是稀里糊涂的。我们很着急,我们翻来覆去的给他讲,我们一定要他掌握了不可。可他越听越糊涂,我们越来越生气,我们下了最后通牒,"不弄懂今天就别想回家!”孩子落寞的眼神,让我们的心微微疼了一下。我们是不是可以不逼得那么紧,是不是可以等等他呢?
有些孩子,从来就那么淘气,他坐到哪里,哪里的孩子就会受影响。批评,鼓励,叫家长,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孩子却依然如故。于是我们想,这孩子呀,无可救药了,随他去吧。这时的他,仿佛那没被刨掉而发了芽的凌霄花。他还很小,长大一点,说不定就懂事了。等待他,由他去吧,说不定正是最好的办法。
还有些孩子,脑子聪明,学习好,但就是太害羞了,从来不敢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节目。我们没有批评他,也没有挖苦他,而是不断地鼓励他,不断地创造条件锻炼他,孩子的胆子逐渐大了,孩子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轻松自如了,孩子的笑脸,像那灿烂开放的四季海棠花。
养花是慢的艺术,育人是慢的艺术。孩子就像花儿,需要我们的耐心呵护,慢一点再慢一点,等一等再等一等,我们相信,花儿会给我们一片芬芳灿烂,孩子会给我们一个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