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借力他山之石 助推国学教学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7-13 10:50:18 作者: rapoo

借力他山之石 助推国学教学

——“四步导诵学国学”教学法推介

“四步导诵学国学”的方法是深圳市龙岗区兴泰实验学校的先进经验。这是在去深圳参加“第七届全国小学国学经典教学研讨会”的收获。

所谓“四步导诵”,即让学生在国学学习中“读通、读熟、读懂、读好”。通过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有效设计让整个课堂高效、有趣。

读通:无障碍读,即每个字都须认识,所以要“扫除字音障碍”。

读熟:朗朗上口,不添不漏不倒不错,,低年级段可借机成诵。

读懂:低年级段粗知文意,高年级段疏通文意 。

读好:读得有韵味儿,有节奏,感悟表达之妙,高段再次基础上美读成诵。

“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这四步即把课堂学习目标变成四个目标块,有序排列,以“块”为单位目标达成 。这四步在我们的国学课中也经常用,但是没有他们提炼得这么明朗这么清晰这么有序,更为关键的是他们每一步操作的过程、操作的手段简简单单、清清楚楚、扎实有效。

这四步在教学中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相互有机地整合。下面我就结合两节课例看看他们的老师是如何操作这四步的?

第一节是袁玲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笠翁对韵“四支”》。说实话这位老师的个人素质算不上特别出色,课堂上她说的话很少,几乎没有什么精彩的语句可以让人记住。但是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学生,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一节课都是学生在读在背在讲,老师只是在关键的环节点拨几句。我们来看看她这节课的流程:

导课环节:老师首先播放古诗歌曲《相思》,这优美舒缓的旋律一下子就给学生一种意境美、古典美,奠定了一种古朴优雅的基调,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教学第一步:读通课文---我能行。老师在课件上出示“读通课文---我能行”这样激发自信的总要求,这一步分四个环节来进行:1、静听课文(书立起,听准字音),老师运用了育灵童网络版的“听一听”,这都是著名播音员录制的,水平相当高。2、跟读课文 (书平放,读好停顿)仍然是网络版。3、自由读文(书立起),4、六人小组合作读通--组长领读 3人对读 6人齐读(起立读)之后老师让学生画出本文的韵脚“枝、丝、鹚、词、卮、诗、脂、时(画完后立起书读一读押韵的对子)”,初步体会对子的音韵美。

教学第二步:读熟能背---我最快。这一步分三个环节1 男女生对对子读文2 师生接对子读文3 拍节奏读文 (弹钢琴打节奏: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在这一步,老师穿插了一个三字对的小故事来增加课堂情趣,丰富学生的知识。老师还将课文竖版排列,让学生读,以此体会对子的对仗美。接着老师采用镂空诵读的方式进行背诵大挑战。镂空背诵分三个回合,逐渐增多镂空内容,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学第三步:读懂读好---我最棒。首先老师让学生看图片猜对子,借此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理解。例如:看到小溪流和石头,学生猜是泉对石,看到亭台楼阁,对“山亭对水榭”,在这里老师又插入一个小故事“五色笔”“十香词”的小故事。接着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描述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借此体会对子文中有字、字中有画的意境美。

教学第四步:学以致用对对乐园---我挑战。我会对:花-( )   红-( ) 泉-( ) 干-( ) 对对大挑战(自由出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认认真真读课文 仔仔细细写作业。

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清清楚楚、扎实有效、操作性强,有路可循。好学,学好。

第二节是姚逢亚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庄子将死》:

她是这样整合这四步的:读通读熟我能行,读懂读好我最棒,美读成诵我最棒。拓展延伸我会用。

在读通读熟我能行这一步中,老师分了这几个环节“精心听读听清字音、轻声跟读读准字音、大声跟读读准节奏、真声和读读准语气、自由朗读读熟练”在读懂读好我最棒这一步中,因为是五年级学生,老师出示了自学导航:1、默读课文,用三角标出文中人物,用横线画出庄子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弟子的想法和说法;2、运用注释搬家、文白对照的方法读懂课文,想一想庄子赞同厚葬吗?后面的环节我就不再说了。

这四步很好学,但要学好需要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中精心设计操作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死记硬背,机械背诵抹杀学生诵读国学的兴趣。昨天看素红校长的微信,学生上体育课,我就在想,如果我们把国学课上得趣味盎然,学生肯定也喜欢。

研究院的老师认为“四步导诵”简简单单、清清楚楚、操作性强,扎实有效。国学立品,书香达人,昆吾小学作为国学经典教育实验基地,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儒雅的品位,在全校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相信老师们将会把所学所悟放回到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实践。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