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博谈客论】我这样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

发布时间: 2019-07-14 10:39:22 作者: rapoo

当你将要学习一篇文章时,怎样寻找学习的方法呢?要想让自己学的扎实,就要理解透一篇课文,那么,理解课文,首先就要预习课文,并且能够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不,今天凳子也来呱嗒呱嗒预习课文的方法。

1.通读课文,找到生字,注音。

拿我们的一篇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来说吧。首先呈上课文——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志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因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2.再次读课文,查出生僻成语的意思,并理清文章的条理。

比如这篇课文中的“亦复如是”,查找后意思为“也是如此”,“逼狭”形容十分狭窄,总之,要学会利用词典和课下注释来理解成语的意思。还要学会运用知道的成语写文章,为自己的作文增添色彩。

当第二遍读完课文之后,要在脑子里大致形成一个脉络以及课文的结构层次,帮助消化文章内容。

3.借助参考书,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

理解文章,了解文章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很重要,抓住了这些,就把握了中心,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篇文章的作者是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中国饱受屈辱的时候。由此可见,课文的要表达的是李大钊关心国家安危,希望国家强盛的爱国主义感情。

4.逐段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怎样概括每一段的大意呢?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思考,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再根据内容稍加修改。中心句,一般就是在开头,中间或者段落结尾。

比如这篇文章,中心句很明显,仔细寻找,可以发现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人类历史道路”,第二段是“民族生命进程”,第三段是“人类历史生活”,第四段是“中华民族史路”,第五段“中华民族精神”。

多多锻炼,多多阅读,才会提高自己概括文章的能力。

5.将所有的段落大意串起来。

概括文章内容的最后一步,就是将每一段的段落大意串联起来,串联时,要删去不必要的成份,保持语言简洁,流畅,且高度概括。

譬如本文,主要讲述了“在人类历史的道路上,民族生命的进程是艰辛曲折的,人类历史的生活也是如此。中华民族的史路虽然很崎岖,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却是任何困难都阻碍不了的。”

这样,概括文章内容就大功告成啦!

6.做一做练习册或者资料上的预习反馈。

最后,检测预习成果,可以做一做练习册或者资料书上的预习题,查漏补缺。遇到不确定的题,要用符号标注,确保回到学校弄懂这道题。

概括文章内容方法:

1.珍珠项链法

文章每段的大意,就像一颗颗珍珠,而文章的线索,就是串联珍珠的线。将珍珠一个个找出来,再用线穿住,一串美丽的项链就做好了。概括文章也是如此,首先要学会概括每段的意思,才能概括好文章的内容。

2.复述修改法

顾名思义,就是先将文章简单的复述下来,在此基础上做修改。在复述之前,要熟读课文,复述的内容才会更精确。修改时,要严格按照文章内容进行修改,缺少哪个关键字或者句子,都要添上,而多余的句子,要删去。

3.记叙文概括六要素

概括记叙文,要写出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得高分。

下面,让我们再次总结一下预习一篇文章的方法吧:

找生字并注音→查找生僻成语→理清文章条理→了解历史背景

概括段落大意→串联段落大意→做做预习习题→错题认真听讲

有了这几个步骤,我相信,预习一篇课文,概括课文内容,一定都不是问题!




quality="high"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go/getflashplayer"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500"


height="400">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