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关于教育的反思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7-15 10:48:42 作者: rapoo

前两天,我抽空给很久没有联系的哥哥打了个电话。没聊几句,话题很快就转到了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哥哥的情绪有些激动,搞得我一头雾水,过了一会我才听明白,原来是哥哥觉得儿子最近的学习没有主动性,而且退步很大。因为孩子已经步入高二的紧张学习阶段,所以他们非常焦急,免不了对儿子怨声载道。

哥哥一家本住在新乡,哥哥和嫂子一直以来都对儿子的学习关心备至,加上小侄子从小就聪明、听话,所以小学的学习总体来说是令人满意的。侄子小学毕业时,因为有奥数和作文竞赛二等奖证书,以及剑桥123级的考试通过证书,被保送到新乡师范学院附中。但是哥哥让儿子放弃了这次报送机会,而参加了新乡一中少年班的选拔。那次选拨赛非常的残酷,在几番艰难的博弈后,侄子最终如愿以偿,成为众多选手中的佼佼者。河南高考竞争的残酷是众所周知的,哥哥为了孩子,毅然决定一家三口远赴海南,就在侄子上少年班的第二年,他顺利考入海南省最有名的高中:海中,开始了他在海南的高中生涯。哥哥和嫂子也举家搬迁,在海南定居,全力辅导孩子。

哥哥在新乡住时,我也经常回去看他们。看到小侄子取得的骄人的成绩,我也一直由衷的为他高兴。一直以来,我总是把小侄子作为教育我儿子的典范。可是,从这次和哥哥的谈话中,我仿佛发现了一些问题。从哥哥的话语中,我体会到了哥哥的艰辛,他每天要为儿子从网上找很多试题,然后打印出来,监督孩子完成,还要进行批改讲解。全科高难度试题的讲解,对于只有专科文凭的哥哥和嫂子来说,确实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侄子最近学习不主动,几乎完全依赖哥哥,而且学习有较明显的退步,免不了哥哥一提儿子就长吁短叹。

和哥哥聊天之后,我思绪万千。像中国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哥哥付出的太多太多。他们有错吗?应该说,他们的愿望和初衷是没有错的,但是,似乎他们的教育出现了一些偏差。这次谈话后,我想了很多,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才不会在若干年的将来留下遗憾。

培养习惯应该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还应该包括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社交习惯等等方面。这些习惯一旦培养起来,长大后,它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化成各种各样的能力。就拿学习习惯来说,如果没有培养好的习惯,而只是一味注重学习的结果。在学习内容简单,时间安排充裕的时候,是没有问题。但一旦,功课加重,时间紧张,就会手忙脚乱,就会觉得困难重重。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工”。我想每个家长都会明白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虽然你在磨刀耽误了一些时间,在这个阶段,你可能会落后于别人,但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你的。可是为什么,在我们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些父母眼里只看到眼下的“材”,而往往忽视了手中的“刀”是否锋利呢?

有些父母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所谓“一好百好”。说句心里话,我也是一个很在意分数的妈妈,在竞争如此残酷的中国,说分数将会伴随我们大半生的生活质量,一点也不为过。就像“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想说“分数不能代表一些,但是没有高的分数是万万不能的。”这种现状,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无法改变的。但是,分数是不能代表一切的。孩子最首先要具有的是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其次,是学会做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才能谈到学习。如果,父母眼里只有学习,只有分数,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是否能成为可用的栋梁之才呢?

中国的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孩子的起跑线又是多么的漫长,从上小学、从上幼儿园、甚至有的孩子从出生就被放在了跑道上,开始了这漫长的、几乎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事, 十年、甚至近二十年不间断的奔跑,凡是能坚持下来的确实都是“精英”。可是这样的“精英”又能有几个,而且这样的 “精英”将来就一定能成就自己的伟大理想吗?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倾尽全力,他的耐力究竟能持续多久?冲刺时,究竟还会有怎样的爆发力?这些是不是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说句实在话,我并不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在儿子的身上时时会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因为这样,我经常会反省自己,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教育问题上,我心中也会出现许许多多的矛盾和困惑,都说:“习惯成就人的未来” 。那孩子在小学阶段究竟应该培养那些习惯?采用何种方式培养习惯更有效?每种习惯在哪一个年龄阶段培养效果会更好?都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可孩子的兴趣又源自何方?当培养习惯会消弱孩子的学习兴趣时,我们又该如何取舍?……

虽然我的困惑还很多,不过我不会放弃对教育问题的探讨。我想,也许教育就是需要这样不断的在前进中思索,在思索中前进的。

读书人网 >五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