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激将法别过激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7-27 10:37:35 作者: rapoo

激将法,别过激   早上在朋友的博客里读到一篇文章,关于用激将法教育孩子的事情,但结果却事得其反。朋友本来是想用“激将法”激励孩子,哪知道孩子非但不能接受,反而更加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结果朋友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升级了,甚至还打了孩子。(女儿,也许妈妈错了http://blog.xxt.ne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312681) 朋友的孩子我是认识的,很乖巧的女孩子,想象着她们争吵的画面和孩子委屈的样子,我的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虽然给她留了言,但对于如何使用激将法的问题,我还是觉得有话要说:请大家慎用激将法。   先来说说什么是激将法。《孙子兵法》中说:“怒而挠之。”就是说对于易怒的敌将,要用挑逗的方法来激怒他(使其失去理智,轻举妄动),这就是激将法。看来,此计本来的用意是激怒别人,使他去失去理智,而做出失误的判断和举动。后来“激将法”被诸葛亮用到出神入化,不仅是激怒敌将,还用来激励麾下部将,屡立奇功,以致于用兵如神。那么,使用激将法的时候,到底是激励还是激怒,还要我们仔细权衡。   我们在教育中使用激将法,其实就是想利用孩子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想激起他们“不服气”的情绪,让他们主动的去做,把他们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使用激将法能否起到这样的好作用,我觉得一定要注意语言和当时具体的环境。   拿我小时候来说,我最怕的就是激将法。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借住在姥姥家。姥姥对我很疼爱,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致,但是慢慢地我却越来越不愿意在她家里生活。原因就是她经常对我使用激将法,而且使用都是打击性的语言。比如,本来是想让我多吃些,她会说:“不想吃就别吃了,反正你吃了也长不高。”本来是想让我少看电视多看书,她却说:“你就看电视吧,看书有什么用呀?反正你以后也考不上大学。”等等这样的话。那时我虽然明白她其实是想刺激我努力,但是我心里却非常的反感,甚至故意顶嘴说:“你说的对,反正我也考不上大学,那我就不学了。”虽然双方说的都是气话,但是确实影响到了我学习的情绪和信心。   还有我的一个朋友,她高中的老师也曾当着全班的面对她说:“你要是能考上大学,我就倒着走。”结果她后来虽然考上了大学,但是她却寄了这样一张明信片给老师:“据说倒着走对身体有好处,祝你身体健康。”老师很是伤心。一次同学聚会的时候,同学们告诉她,老师对她的事很伤心,当初说那样的话,只是“激将法”而已。那位朋友听了却不以为然,说:“这是因为我考上了大学,要是我考不上,指不定他怎么笑话我呢。”   以上的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家长和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语言的使用不当,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更让老师和家长们用爱心换回失落。所以,我从切身体会中感觉到,就算在教育中要使用“激将法”,请不要使用打击性语言。   我自己有了孩子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儿子小的时候,想让儿子帮忙择菜,他只顾玩,不理我。我说:“唉,要是奇奇哥哥在就好了,他肯定会帮我的。我们遥遥太小,还不会干活呢。”他一听,立刻放下手里的玩具跑来说:“我会干,我已经长大了。”其实,这也是激将法的一种。我感觉如果使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会比直接使用“你就不行!”“我看你没这个本事!”这样的打击性语言效果要好一些。   其实,激将法也不是不能用,只是要慎用。 首先,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语气,最好利用暗示。 其次,要与其他教育方式并用,注意及时鼓励。 另外,还要选择最佳的“激将”时机,注意分寸,给孩子留点面子。 如果还有最后一条的话,我想应该是,对症下药、因人而异。 激将法,别过激。毕竟,我们使用“激将法”目的是激励孩子,不是激怒和打击孩子,不是吗?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