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月
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 郑磊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歌曲《小白船》,猜谜语引出课题
2、提示课题《望月》,学生质疑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和自读情况。
出示:安详 吐洒 镀上 光斑
凝望 挑战 瞳仁 云絮
晶莹闪烁 不假思索 清幽旷远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从文中能看到哪些人眼中的月亮?(板书:“我”、诗人、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课文围绕望月都讲了什么?(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随作者、小外甥、诗人一起望月,感受人们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三、品读课文,感悟望月乐趣。
(一)“我”眼中的江上夜景
1、夜深人静时,“我”独自一人在江轮甲板上赏月,那是怎样一幅江上月景,使“我”如此沉醉呢!请轻声读课的1、2自然段,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并读好它。
2、交流读书体会。
预设问题:
A、“安详”
这个词让你仿佛看到了谁?你看到母亲是有什么样的感觉?读出你心中那轮安详的月亮。
B、“剪影”
(课件出示剪影图),理解“剪影”,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隐隐约约”读出意境的朦胧美。
C、“晶莹闪烁”
分别指导读好“千点万点”、“晶莹闪烁”、“跳动”等词。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进行个性化朗读,读出情来,读出味来。
3、师配乐范读。生闭上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4、学生练读,读出文字内容所描写的意境。
5、配乐齐背。
这么美的文字,真应该把它牢牢地记在脑海里。来,我们一起来试着背一背,不会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课件出示第二段内容提示)
(二)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
1、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美景使我陶醉了。当“我”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我认为和小外甥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20节。思考小外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板书:聪明好学、爱幻想)
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
生交流感悟
(重点抓住“挑战”、“多如繁星”“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3、师生分角色读5-12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诗人眼中望到怎样的月亮?望着月亮他们想到了什么?
4、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诗就这么多吗?从哪看出来了?(两个省略号多用于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12个小圆点来表示。)
看来小外甥还真不简单,能背这么多诗,真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
5、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中的六句古诗。
师引读:是啊,刚才我们说的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看,月亮,她有时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化作一片浓浓的思乡之情;有时变成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是诗人眼里一片美丽的江上夜景。
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6、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外甥是个爱幻想的孩子呢?
重点体会:“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冒”字
“像眼睛,天的眼睛。”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三)“我”的幻想
1、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的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他一个人幻想什么呢?
2、我把小外甥的幻想做了一下分行处理,一个字都不改动它。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小外甥的话)
指导学生读出小外甥幻想的奇妙。
四、拓展延伸、体验幻想的快乐
1、小外甥望着月亮产生的奇特幻想原来是一首美丽动人的诗!他神奇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在你的眼中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幻灯片出示诗歌提示)让我们望着心中的那一轮明月,轻轻的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我们的幻想写到课前发的纸上。
2、生写下自己的想象。
3、交流幻想。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同样的月亮,为什么不同的人却有着如此不同的感受呢?
(环境、心境、观念、想法个不相同,所以看到的月亮各不相同,各自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但有一点却又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个人都对月亮有着浓浓的喜爱之情。对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的喜爱。(板书:爱月)
正是有了心中的喜爱,在作者眼中月亮是安详的;正是有了喜爱在诗人眼中,月亮是多情的;正是有了心中的喜爱,月亮在小外甥的眼中才变成了天的眼睛。其实,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中。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让我们再次用心地望一望这轮明月,齐读课题。(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