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复述发展语言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作

发布时间: 2019-07-29 10:39:07 作者: rapoo

很多次,发现孩子们的语言很是糟糕。领读课文的时候,一个句子,自己神采飞扬换来的却是孩子们无精打采的跟读,你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处理,孩子们却千篇一律的唱读;鼓励孩子们大声读书,孩子们却读成了声嘶力竭,小声读书却成了毫无内力的轻声读。 印象中,似乎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孺子不可教”的情况。虽然,根据孩子们的程度做了很多次的调整,孩子们的读书现在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孩子们的语言和语感仍然很糟糕。一些简单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去理解,只有那么一辆个学生能正确理解,其他的孩子们则离题千里。当然这和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关系,但如果孩子们对词语不能有基本的感觉时,阅读就会变成事倍功半的事情。所以,在讲课的时候,词语的理解成了课堂的重头戏。即便经过将近两年的时间,孩子们的语言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作文能力依然不容乐观。作文不成篇幅的学生占大多数,句子不同、错字、土语比比皆是。想要为孩子们精心讲解作文一、孩子们的时间有限,二、自己的身体条件也限制了自己没有过多的精力。想来想去,只能通过其他的办法来解决。

记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复述的方法。复述就是学生把自己读过的课文,听过的故事,看过的电影电视的内容,课文中的插图等,按照一定的要求具体地讲述出来,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中指出,复述是听说的实际训练。在最新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细节,能够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单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足见语文教学中复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接触的内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交际等能力。同时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效益。

既然复述是听说的实际训练,那我可不可以用复述作文的方法来提高孩子们的作文能力呢?

一篇《假如我变成一篇小河流》。领着孩子们读一段,让孩子们复述一段。不要求背课文,更不要求一字不错,孩子们相对比较放松。有才女李妍打头炮,中间加上了自己的语言,我不失时机地肯定、赞扬。再找人复述时,举手的人就多了起来。就这样,读一段,复述一段,既讲了文章的布局,又欣赏了作文的语言美,同时也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我要求孩子在读作文到时候,把文字变成图画,再在复述的时候把图画用语言表现出来,就这样,也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接下来,让孩子们把作文通读两遍,就开始着手写。合上书,不许再看一个字,完全凭借脑子里的图画来写。孩子们写的津津有味,有时候也会停下来咬一会笔杆。

大概30分钟后,陆续有同学写完,上来让我检查,看看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改观,首先篇幅就很像样,总分总的结构把握的很好,顺序也井然有序,错字和句子不通的现象也少了很多。有很多同学别出心裁,把原作者的几句话变了顺序,读起来就更顺了。有几位同学还把原作者描写的景物完全做了改变,看起来就更美了。

虽然这样的方法容易出现作文雷同的现象,但我相信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孩子们形成了作文大框架的意识之后,经过语言内化到再输出的过程,孩子们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脑子里的想法会有很大差别,雷同现象可能就不那么明显了。

比起孩子们完全不会表达、“说都不成话”的情况,我觉得,“复述”真的不失为一条发展语言、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

(因为很为孩子们的作文能力差而困扰,又无力牺牲更多的时间来改变这个事实,一直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班级孩子们的途径,来逐渐发展孩子们的语言,提高孩子们的作文能力。想到用“复述”的方法来试一试。这个方法,还只是处于实验阶段,至于效果好不好,只能“以观后效”!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