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会“储存”更要会“提取”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8-09 10:48:06 作者: rapoo

会“储存”更要会“提取”

——读《课堂密码》

《课堂密码》这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该书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方面为读者揭开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整本书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一些典型案例阐述了如何才能上好课,怎样的课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向我们阐述了实用的教育理念。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运用”一词即表明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把储存的知识有效地提取出来。周彬博士在书的第一章节就大胆提出“学得好,还要考得好”的观点。当我们身处考场时,储存的好好的学科知识,不但不会主动跳出来,即使我们去寻找,也不见得能找到。此时,是怪这些学科知识不帮我们,还是怪我们在学习与储存学科知识时,没有为日后提取与使用它们而考虑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内化知识虽然很重要,但是训练、引导他们如何提取知识就更重要了。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竞争的社会,学习功能已经从知识内化转向了知识竞争,这种竞争其实就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周彬博士在《课堂密码》中把学习的过程分为“知识储存”与“知识提取”两个阶段。“学生上课能听懂”,表明他把教师讲的知识储存进去了,而课后作业和测试,则更多的是检验他能提取多少知识。那么,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储存知识的方法,又要交给学生提取知识的方法呢? “知识储存”和“知识提取”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环节,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但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诱导学生完成“知识提取”更是老师重要任务,或者说是更上一层楼的教学活动。

知识储存是知识提取的根基,知识提取是知识储存的目标。周彬博士在书中说道“没有知识的储存肯定没有知识的提取”。但是,知识的储存显然不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因为“在现实意义上,不管学生储存了多少学科知识,如果在考试中提取不出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在教育意义上,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并不在于他储存了多少学科知识, 而在于他提取出多少学科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储存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而知识运用程度的高低取决于是否有效的提取知识。不管是知识的储存还是知识的提取,都贯穿于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有让学生储存学科知识的意识,还要有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提取学科知识的意识”。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提取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审视学生储存学科知识的方法;要将提取学科知识的方法与策略,融入学生原有的储存知识的方法与策略之中,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

读书人网 >五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