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入侵者”
周六晚,女儿上楼去洗刷,准备睡觉,我在楼下书房上网。
忽然,女儿在楼上尖声叫起来:“哎呀!妈呀!快来呀!”
我吓了一跳,心脏急剧地乱跳起来,一边大喊“怎么啦?!”一边快速向楼梯冲去。
“妈妈,快看看这是什么?!”女儿神情紧张,哦,我的心反而放下了,还以为是什么危险突发事件呢,不就是只虫子吗?
“我看像是一只蜥蜴!”女儿说:“你去看看,在浴缸的盆子里!”
我似信非信地探头看向浴缸,果然,在蓝色洗衣盆里有一只黄褐色的长尾巴小东西,它正昂着头瞪着小眼睛注视着我。
“哇,是小蜥蜴也!”我惊叫道。看它又有些像是壁虎,不管它是啥,先捉着它,不让它跳出来藏在莫个地方了。怎么捉呢?我急中生智,猛的把盆子反过来倒扣它上方。
呵呵,我们暂时安全了!我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
哦,我说呢,昨天在卫生间就隐约听到有轻微的响声,好像是蛾子拍击翅膀的声音,我在窗台找了半天,没发现异样,当时就没想起往浴缸里看。
我问女儿她是如何发现的?女儿说听到声音就顺着方向看,发现它在盆里趴着。我估计它是掉到浴缸里,因为光滑就爬不出来了。
这个小小“入侵者”,它是如何钻到我们家的呢?我和女儿都很奇怪,应该是顺着窗缝或门缝爬进来的吧。
“妈妈,找个盒子装着吧,它在盆底会被闷死的!”女儿提议道。
我采纳了女儿的建议,到楼下找到一只以前养小乌龟的盒子,刷洗干净拿上来。
怎么抓进盒子里呢?我俩互相推让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由我去抓,谁让咱是妈呢?
可是抓的过程中万一那厮咬我一口呢?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决定带上橡胶手套去实施“抓捕行动”。
于是,可笑的一幕出现了,我戴着大红手套,女儿提着盒子,雄赳赳地上楼了。
到了浴缸前,我又心虚了。为了不让女儿嘲笑我胆小,我故意装出不在乎的样子,摩拳擦掌,把盒子打开盖,放在浴缸里。
“来吧,小家伙!”我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猛的揭开盆子.......
那小家伙也不闲着,趁我打开盆子的功夫,快速地爬动起来,我心一横,用两只手轻轻捧起它,快速放进盒子里,然后赶快盖上盖子。哇!成功啦!
我俩提着战利品,兴冲冲到餐厅,把灯开亮,仔细观察。
它是一只蜥蜴还是一只壁虎?这是一个问题。

(是蜥蜴还是壁虎?)
女儿搬出她的那本“21世纪少年儿童百科”,查了起来。
“石龙子”——全长约20厘米,以昆虫为主食,尾巴为蓝色;
“龙蜥”——全长约20厘米,生活在琉球群岛的树上。会改变体色;
“草蜥”——全长约20厘米,尾巴细长,要占到体长的三分之一;
“壁虎”——全长约12厘米,出没于各地的住宅附近,经常爬在墙上猎取虫子。
看完介绍,我俩不约而同地说:“是壁虎哦!”
壁虎就壁虎吧,女儿没有失望,她把脸几乎贴在盒子上,仔细地观察。
“看,它有五只小爪子,看,它会闭眼睛!”她兴奋地叫着。
壁虎吃什么?女儿用手机上网查了一下,说蜥蜴吃虫子、菜叶、水果,那壁虎呢?我问。当然是吃苍蝇蚊子和虫子了,女儿说。
我们试着往盒子里投了一枚樱桃,一片空心菜的叶子,希望它能享用。

(女儿说像小恐龙)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把小壁虎送到女儿的床上,她还没起床,要先观察一会再起。
菜叶干了,卷曲成小团,樱桃还在,一口未动,小壁虎警觉地来回爬着,看来,我们的壁虎先生相当挑食哦。
“这样下去它会饿死的!”我说。
“那就放了它吧。”女儿说。
“好不容易捉的,当小宠物养着吧,放了怪可惜的。”我故意说。
“放了吧,反正也观察过了,它还是益虫呢。”女儿说。
我当然是同意了。
下午,我们来到露台,还是女儿提着盒子。
把盒子放在花池边,女儿亲手去打开盒盖,那傻傻的小家伙呆在盒子里,眼睛一眨一眨的,身子没有任何反应,似乎不相信幸运之神忽然垂青于它了。

女儿把盒子放倒,小壁虎爬了出来。
回到自由的土地上,它的小身躯灵活地游走着,一眨眼,就消失在蔷薇丛中了。
耳边,是树叶悉悉索索的响声,也很短暂,瞬间恢复了宁静。
盒子空空如也,小樱桃孤独地留在那里。
小小“入侵者”,品尝了一天的“牢笼生活”,现在终于恢复了自由,奔向它快乐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