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爱上阅读 请跟我来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8-11 10:36:44 作者: rapoo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他的《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一诗中这样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见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就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由这首诗我想到了我班里一个个可爱的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能给他们带来最初的东西的我,每天又该让他们看到什么呢?是“早开的紫丁香”还是“杂乱的野草”?如果我能成为孩子成长路途中那个“点灯的人”,为孩子点亮一盏盏心灯,让他们幸福快乐地成长。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深地知道爱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它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孩子的性情。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还是比较轻松的,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而孩子一学期仅仅学会一本语文书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完全可以在阅读上下足功夫,把一本本有趣又耐入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从中领略到读书的乐趣,让书籍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一、身体力行、精心挑选读物,调动看书的积极性。

“身教重于言教”。每次推荐给学生的书我都首先做到自己先读,然后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从前年我新接班开始,在暑假里我就想,如果能给孩子们选择一本既能提高写作水平又读起来饶有趣味书会更好。经过阅读筛选,我决定给孩子们推荐《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整本书都是作者以第一人称“我”——鲍雷伊在给名作家汉修先生写信,告诉汉修先生他身边发生的事情。在同汉修先生书信交往中,鲍雷伊不但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理解别人,他的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由此萌生了成为名作家的想法。阅读这本书,不仅能让读者收获感动,还能品味出怎样读书、如何写作的好方法。这本书被誉为是“是一部胜过所有作文书的作品。”

因为还在暑假,为了让同学们喜欢,我就利用校讯通博客先发了一篇《亲爱的汉修先生》导读的文章,其中包括各大媒体对这本书的评价及所获奖项,有内容简介,还有片段精选,先让孩子们整体感受一下这本书,然后又给全班同学写了《孩子,让我来做你们的汉修先生》的一封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随着孩子们阅读量的增加及阅读能力的提高,上学期我决定带领孩子们一起品读国学经典《弟子规》。《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是一本引领学生做人,教育学生成长的最佳读物。《弟子规》全文共有360句,由一千零八十个字组成,可以说是字字珠玑。然而这些文字同时又是生涩、难理解的,孩子们会感兴趣?能接受吗?我曾看过简装的弟子规读物,为了对《弟子规》内容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我又从当当网上买回了一本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撰写的《弟子规》,钱文忠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弟子规》而闻名,我又用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反复阅读,感觉自己对内容理解的差不多了。考虑到小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我又从网上找到了关于《弟子规》的动画片下载下来。一切准备就绪,就决定“十一”长假结束后开讲。于是利用每天十分钟的课余时间带领同学们开展国学经典《弟子规》的诵读活动就开始了。我计划:每天让孩子们背会四句,我先讲句子大意,再穿插相应的小故事,回家后再由同学们给家长讲大意。一个个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回家给家长讲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三个多月来,每天都会从我们的教室里传出同学们齐声诵读《弟子规》的经典名句,大家热情高涨。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同学们对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都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调动家长力量,开展家庭读书活动。

家庭是孩子阅读的第一现场,家长是孩子阅读的第一老师,亲情阅读对孩子来说是一段最美好最温馨的时光。

还拿我前年新接班来说,为了引起家长的重视,开学初我就面向全班家长写了一封《亲子共读,从现在开始》的信,真诚地邀请家长朋友也能加入到我们这个阅读队伍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从自己做起,并用自己的良好行为诱导孩子,成为孩子的读书良伴,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带动孩子,让家成为一个吸引孩子阅读的“阅读场”。具体指导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做,如:①家长只需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就可以在接送孩子的路上、饭桌上、睡觉前“不经意地”和孩子聊一聊对书中某一篇章的看法。②家长可以很专注地看一本书,并有意让孩子看到,从而让他对你看的书发生兴趣,而你也可以卖卖关子,让他更想看。③遇到孩子不大感兴趣的书,也可以采用家长和孩子进行读书比赛的方法,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④抓住孩子爱听故事这个特点,你可以挑书中一个精彩的片断讲给他听,在最关键的时候,却不讲下去了,利用他的好奇心让他自己去读。⑤鼓励孩子把读到的内容讲给家人听,通过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心得,鼓励孩子续编故事,开办“家庭读书会”……另外我还利用短信、放学时间跟家长交流,督促检查。在时间、指导、检查的三重保证之下,孩子们逐步走上了有效读书的轨道。

三、多种形式促孩子醉心阅读。

1、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只要是新带的班级,开学前一周,我都会地动员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图书捐出来,建立班级“图书角”。图书角就设在教室一角,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书,课间课余可随时翻阅或带回家中阅读,十分方便。

接下来就是认真制定管理细则。如:1、培养一个班级图书管理员。这个人选既要有威信,又要有责任心。2、给图书建立一个花名册,内容包括:图书名称、主人、价格、出版社、编号等。3、建立借阅记录表格,供图书管理员详细记录每本书的“借阅人、借阅日期、归还日期、书籍的爱惜程度(有无乱画乱涂现象)”。4、制定借书公约:丢失、损坏的要按价赔偿;贡献图书多的同学借书的次数要可适量增加;读完一本书要及时写好读书的收获……

2、假期阅读交流不停歇

为了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读书的积极性,去年暑假我利用每个星期六上午的时间带大家到离学校较近的戚城公园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为了让孩子们交流的精彩一些,每次我都会提前把交流的内容发给同学们,让大家先在家做好准备。如:7月10号是放假后的第一个星期六,我就提前发短信告知:按照假期前的约定,本周六早晨8点钟若孩子有时间,可以让他(她)拿着《小飞侠彼得潘》这本书去戚城公园北大门集合,我们在一起交流一下这本书的阅读体会。周六前请提醒孩子把前80页看完,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章节读熟练,到时轮流给大家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一本《小飞侠彼得潘》一个假期的时间我们精读了好几遍。

3、打造给力的“图书漂流活动”

“图书漂流”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发起人希望借助这一活动所特有的神秘和浪漫色彩,推动尘封于家庭书架上的藏书进入社会;让知识低成本地在人们之间传递,给更多的人提供接触书的机会,让书在流动中发挥作用,实现传递知识的价值。

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班开始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具体规则是:每人从家里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写上自己的名字,交上来。我再一本本发给其他同学,确保每人都有一本新书看。阅读时间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决定,快的三两天,慢的就给两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一本后可自由交流。怎样才算看完一本书呢?在书上有三次批注,并且写一个阅读记录卡,主要写这本书的大意及阅读后的收获。最后根据看书的本数决定上教室后墙的读书光荣榜。一个学期下来最多的同学看了有20多本。

四、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如:学习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走进经典,我带领他们每天坚持读一、两个三国故事,并及时写读书笔记、阅读感受。一段时间后,在班里开展了《三国故事》读书交流会。孩子们每人精心准备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国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在讲解交流碰撞中,孩子们对“三国”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

送走了这届毕业生,我又接了一个三年级。考虑到是刚接班,为了确保“开门红”,假期里就在为第一次阅读课做准备:给全班同学发校讯通,告知大家,结合假期里阅读的课外书,每人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先读熟,再把喜欢的理由写下来。这样既是对假期阅读活动的一个总结,也可以由此激发学生新学期读书兴趣的良好契机。整个交流过程中,教室里时而热闹,时而安静,同学们被大家介绍的一个个故事片段所吸引。尤其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石家炀竟然有模有样地讲起了《三国演义》;赵昌昊为了达到最佳效果,竟然把片段全部背了下来;还有的家长把孩子要读的、说的一一抄写在纸上……

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就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每带一届学生,我都会根据年级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阅读记录本。阅读记录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指导孩子在读书过程中,将自己觉得特别生动和精彩的词句、文章片段摘录下来。摘录这些词句片段,本身就是加深阅读印象的过程;有的还可加以背诵,烂熟于胸,铭记不忘。当然,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随时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一年级:考虑到孩子们掌握的汉字较少,就设计了阅读记录卡,主要是积累优美词语。

班级

姓名

阅读文章

阅读时间

优美词语

二年级:在一年级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对所读文章内容的概括。如下:

班级

姓名

阅读文章

阅读时间

优美词语

主要内容(收获)

三年级:换成B5的纸张了,摘抄内容又增加了优美段落。如下:

书海拾贝

阅读

日期

篇(书)名

时间

以上片段,我体会到了:

家长评价

四、五年级:把田字格换成横格,可以多写一些。

阅读的足迹

阅读

日期

篇(书)名

时间

以上片段,我体会到了:

家长评价

上学期随着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我又设计了较为简洁的《阅读记录卡》,看完一本书就填一张《阅读记录卡》,由负责任的耿潇然管理,一个学期下来,积累了近千张。

书名

作者

图书类别

阅读所用时间

和谁分享了这本书

读书感悟

本学期,为了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新鲜感,借鉴校讯通的一篇博文我又号召同学们每人制作了这样一个“阅读存折”。主要内容包括:封面、扉页(中间是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一条或若干条。周围用花边装饰。)、我的档案(内容包括:生日、血型、梦想、最喜欢、最害怕、座右铭……等,也可在一角张贴自己近期小照片。周围用花边装饰,尽量和扉页不同。)存储内容

作者

类型

字数

阅读时间

读书

感悟

喜欢

程度

见证员

封底(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装饰,也可和封面大致相同。)五部分。

就这样,在一次次随心所欲的交流中,让孩子们尝到了因为读书而被老师欣赏、因为读书而被同学认可的甜头,体验到了成长拔节的幸福,阅读的兴趣日渐浓厚!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