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做读书笔记真的没用吗?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8-18 17:06:03 作者: rapoo

昨天焦作新教育讲师团成员到我们学校做报告,全县各小学的老师代表来我们学校听报告。为了宣传新教育,也为了展示自己学校近来的新教育成果,我们挑选了一部分领导老师和学生的读书笔记和手抄报摆在学校门口,供老师们参观学习。来参观的老师们都啧啧称赞学生的读书笔记写得好,画的漂亮,夸领导和老师们的读书笔记写的认真,深刻。一位看起来很精干的女老师也在翻看着,听到旁边老师的称赞声,她扭过头,说:“抄这些有什么用?一点用处都没有!”又看到学生们的读书笔记,说:“学生们写这些有什么用,抄这些诗歌,孩子们一点都不懂得意思,倒是画画还挺有兴趣的。我觉得纯粹增加孩子们负担。”我惊讶于这位老师的观点,(也知道这位老师不屑于孩子的画画。其实孩子喜欢画画正是孩子的优点,也是对自己所读诗歌的补充理解。)说:“怎么会没用呢?”那位老师说:“我孩子就在xx学校上学,早上,老师随便找一首诗,应付学校检查,让孩子们胡乱读几遍,晚上的家庭作业除了作业,还要让孩子们办绘本……纯粹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从交谈中得知,这位女教师是农村一所小学的领导,问她们学校搞新教育了没有,这位老师说:“刚开始也搞了一阵子,后来老师们嫌费事,也没什么用,就放弃了。”

很为她们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惋惜。早在2000,朱永新教授就发起了一个新教育实验,提倡全民阅读,倡导老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倡导的生活方式就是“晨诵、午读、暮省。”

晨诵,与黎明共舞。选择与孩子当下生命联系最紧密的诗歌来诵读。每个早晨,孩子们走进教室,就开始诵读美妙的诗歌,与黎明晨光共舞。新教育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清楚地记得孩子们晨诵时那激情澎湃的样子,如果不喜欢、不理解,孩子们怎么能读得那样充满深情、激情,读得那样昂扬和投入?在晨诵诗的指导下,多少孩子改变了以前怯懦的性格,改变了以前懒惰的行为,改变了以前消极的态度,变得积极、自信、乐观!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为了能让孩子们看到最适合自己读的书,新教育专门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专门研究适合孩子们自己阅读的童书。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共读,就是和读同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所以,新教育实验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教育是唤醒,也是给予。我们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孩子们就这样幸福地过着属于自己的阅读童年。而那些没有搞新教育的学校的孩子们,他们无缘与这样的幸福生活,很可能每天还在电视、电脑、游戏厅、网络游戏中徘徊,受着不良信息的影响,荒废着童年的美好时光。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在我们学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校讯通博客账号和网校账号,每个人都可以随时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读所悟、自己的喜怒哀乐,心情日记以及自己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在博客里,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很多孩子的写作水平不知不觉地就进步了,由原来的写起文章来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到后来的下“手”千言,这些难道不是新教育的魅力,难道不是读书的功劳吗?

再回到读书笔记的问题上。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革命老人”徐特立曾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更是强调读书要动笔。李洪峰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研读各种经济学著作,近日出版《经济学读书笔记》让人心生敬佩!而且,从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来看,每天不间断地阅读,不间断地抄读书笔记,都是在与最优秀的文字打交道,读多了,抄多了,自己也就想多了,感悟也就多了,所以写起文章来总是下笔如神,丝毫不觉腹中空空,提笔忘言。所以,读书笔记不是没有用,而是太有用了!

所以,新教育一定要搞,读书笔记也一定要做!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