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监考一日散记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8-18 17:06:12 作者: rapoo

监考一日散记

今日外出监考一天,烈日炙烤大地,然酷夏中竟也觅出片片清凉,放在此,也希望能把这片片清凉带给所看到的朋友。

(一)路上,氤氲清幽

早上七点出门,一路向南,前往移民中学监考。学校地处黄河滩附近,是一所初中小学合在一体的学校。

走过黄河大堤,路旁一方池塘,池里荷叶碧绿,荷花亭亭,不由停车近前,出神望了很久,脑子里闪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水面隐约有水雾升腾,氤氤氲氲,让人流连。

往前不远便是学校,学校安坐在葱葱郁郁之中,四周尽是庄稼,玉米苗已三寸有余,西瓜圆滚滚躺在地上,不知名的藤类植物在地里攀援。

清晨的风显得还很清爽,置身于如此幽静之处,心里甚是喜欢。

(二)晨读,书声琅琅

走入学校,如走在一个绿色的长廊,路旁柳树蔚然成荫,迎面几个学生手拿扫帚、簸箕,认真清扫路上落叶垃圾,混合着灰尘味道的青草香漫入鼻中。

转弯,只听得书声琅琅,几个圆形的花坛前,坐着晨读的中学生,五个一堆,三个一伙,或齐声吟诵,或抑扬顿挫,有粗重男声,有清脆女音,笑靥如花。花坛里开满了紫色的太阳花,在晨曦中露着娇羞的姿态,已有蝴蝶花间翩翩起舞。

此情此景,不由想起自己上学的晨读时光,也如同他们一般,每天早上,晨光熹微,花坛前,小池边,柳树下,假山旁,便会有自己读书的身影,读得累了,肆意呼吸早晨的空气,贪婪地闻着花香,有鸟儿作伴,最美也莫过于这清晨的朗朗读书声了。

(三)考场,安静润泽

第一场考语文,监考六年级。

卷纸发到手中,有学生惊地瞪大双眼,共6页,基础知识与理解运用水乳交融。

字典的应用——一字多义和在短文里天上“沉”字组成的不同词语,体现了我国汉字的博大精深。选择正确答案,融音、字、词、句、段为一体,考察学生基本语法的掌握。走进积累,如徜徉在一个书的海洋,诗的世界,美句的波浪之中。阅读理解,更融入了学生的个人见解。

学生阅读着,思考着,理解着,从短文中透彻人生真谛,寻找人生坐标。在这样的试卷上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阅读深度和自我的理解层次,他们做题的过程是享受和思想洗礼的过程,整个考场,从头至尾,安静润泽。

我随手拿出《童年的秘密》,在静谧中读着给人以警示的句子:“儿童应该在不同时刻被放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他就可以重复看到同样的东西,并学会如何识别这些东西,以及它们的相应位置,如何区别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润泽的气息,在教室里流淌,在心里蔓延。

(四)生命,回归原处

中午不再回去。

吃过午饭,酷日当头,手撑青绿色太阳伞,漫步校园林荫小道。没有一丝风,柳树枝条无精打采地垂着,路旁冬青树的叶子在阳光下绿得发亮,各种各色的花,在烈日里绽放着自己最美的姿态。一切在阳光下都是静寂的,唯有那些知了,不知疲倦地在树枝间唱着属于自己的歌。

正走着,突然一只知了从树上坠落到地面,挣扎着飞了几下,复又落下,然后,吱吱吱地叫,充满着焦灼。我拾起它,凑近去看它,透明的蝉翼扑扇着,一直蝉翼折断了,心里突然涌上一丝异样的情怀。有多久没有这么近距离地来看这些小小的生灵了?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在逐渐地远离着自然中的生灵们,不再去亲近自然,亲近我们栖息的大地?

把赏了很久,即又把它放回树干上,看着它一步一步攀升到树的高处,唱着属于自己的歌,迎合着另外同类的歌,回到它应该去的地方。

(五)小憩,领悟读书

下午3点开考,中午无处可去,便来到这间大会议室休息,空调吹着的冷气是使屋子里溢满了凉爽。闭上眼睛,却毫无睡意。

面前茶几上堆放着几摞作业本,拿起见是八年级学生上交的作文本。翻开来读,感觉异样。与小学生相比,字体多了一份成熟,遣词用句也因长期的阅读积累而显得丰厚。散文也好,记叙也好,议论也罢,多了些自己的思考在里面,读着,便如在一个心灵的世界里漫步。

一篇题为《读》的文字,触动着我的内心,我不由拿起笔,摘录下了其中的一些段落——

因为读,我认识了世界。

世界的种种文化,大多都是以书籍的形式记录的,只有读,才能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只有读,才能够将凝练了世界文化的知识掌握。

我是个比较慵懒的人,可我喜欢读书。无论走在哪里,我的手里都会拿着书。我喜欢读那些经典的散文和外国的文章,他们隽永、深刻,它们让我充实,从中我感受着读的美妙。

生活就是读的过程。通过读,我学会了平静,学会了感受,学会了感悟剧中的精髓。文中的深意,情意浓浓的爱,饱含深意的爱,都是书中所阐述的,从生活中所感悟的,都是将人们的内心中最深刻的感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我们则需要用读将之细细品味出来,品出其中的美,其中的内涵……

深有同感,读书,永远是说不完的话题,我们的人生,也将必定因读书而更丰富,更厚重,更润泽。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