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穿插画面 轻松搞定背诵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可有些文章,对于7、8岁的孩子来说,背诵起来很是困难。一是因为里面词语多而难理解;二是因为内容远离孩子的生活。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内容理解深入浅出,帮助孩子们轻松背诵呢?根据低年级孩子直观形象感受的特点,适时欣赏画面帮助理解背诵很有效果。
比如《日月潭》一文,有这样一段描写:“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这段话描写了“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两种情况下的不同情境,一是“清晰可见”,一则“朦胧如仙境”。但这种情景对于7、8岁的孩子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少,留心观察的习惯尚未养成,理解起来并不容易,背诵起来也就困难重重。于是,在教学这段课文时,我就适时让学生欣赏两幅对比图,一幅“太阳高照”的情景,进而理解“清晰展现”;一幅“蒙蒙细雨”,帮助理解了“轻纱、朦胧、仙境”。学生边看有图便理解内容便朗诵记忆,图文结合,背诵起来轻松多了。
在比如《葡萄沟》一文,有这样一段描写:“ 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周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这段话中的“阴房”的样子到底什么样?没有到过新疆,没有亲眼目睹过阴房,也没有见过碉堡,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此时,我在学生特别期待的中出示了“阴房”的图片,孩子们欣赏后,对阴房的样子、晾晒葡萄干的办法了然于胸。
背诵起来也就朗朗上口。
特别是学习《北京亮起来了》一文,四字词语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多,而且所表达的意思远离孩子们的视野。
比如“花灯高照、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
孩子们不理解意思,别说背诵,读起来都十分生涩拗口。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才用了文与图同时呈现的办法,让孩子们边读文边看图,图文结合,读课文时脑海中呈现的是一幅幅生动可观的画面,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孩子们都兴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