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会孩子“沙里淘金”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8-29 12:42:26 作者: rapoo

春节刚过,从很多孩子的言谈、话语中听出来,他们仍然沉浸在过年喜庆、欢乐的气氛当中。

“嘿!小明,你知道我爸过年给我买了多少烟花吗?什么礼花弹、罗马烛光、喷花、架子烟花、火箭、旋转烟花、水上烟花等等,哎!那叫应有尽有!”“那有什么,你知道我家三十儿的团圆饭我奶奶给我们做了几道菜吗?可乐鸡翅,脆皮豆腐, 鸭肫炒青椒,红烧青鱼段,茭白肉丝,蒜蓉娃娃菜,鲫鱼豆腐汤等等,我看一眼就‘口水直下三千尺’了!”“哎!方方,你说今年的春晚好看不好看?”“今年我家的春联是我自己写的------”

------

一下课,只要你从孩子们的身边走过,总能听到他们对过年滔滔不绝的议论、交流,扭头看看他们,那真是幸福、快乐之情溢满全身。

我看得有点“嫉妒”,不行!我得分享分享,得让大家都分享分享。怎么办?写作文呀!就写个“快乐除夕”吧,大家十二分同意。

写前进行了三、五分钟的指导,其实就是帮助大家一起审审题、选选材。“大家说说这个题目的题眼是什么?”“快乐!”“为了突出快乐,你准备写那些事情呢?”大家畅所欲言,“贴对联、吃团圆饭、捏饺子、放烟花、看春晚------”我让同学们一一把这些小标题板书在黑板上供大家选择。这时,小豪同学站起来了,他说:“老师,我准备写除夕上坟这件事------”他的话还没说完,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上坟?文章主题是要表现快乐,你写‘上坟’干什么?”小豪也没示弱,“因为我跟大人去上坟,而且还在那儿放鞭炮了,后来我和小孩子们又在那儿玩做迷藏了。”噢,原来是这样。趁此机会,我赶紧问问其他同学的看法,有一多半同学摇头,一少部分同学争辩说也可以,因为要过年了,活着的人是去给已逝去的亲人送快乐去了。这理由说得实在有点牵强。

其实,说到底这属于不会审题和选材的问题。除夕这一天人人都是围绕着“年”来过的,做的事情一串一串,而且都是快乐的,“找材料”不是大问题。但在众多“快乐”的材料中,是不是生活中的小事都能写入作文,随手拈来哪一件都行?回答不是这样的,还得满足特定的时间范围“除夕”,来表现出“欢乐、喜庆、团圆、热闹”。小豪之所以这样想,恐怕快乐不是在前者,而是在后面的放鞭炮和捉迷藏上,那个时候他肯定是快乐的。所以,可爱的小豪看到“快乐”就想起了“上坟”的经过,而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大人小孩在家里吃团圆饭、放鞭炮、点烟花、看春晚等等这些属于大年三十儿的特别节目,恰恰被他冷落了。再说“捉迷藏”,小孩子们都喜欢的游戏活动,然而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材料,偏偏也被小豪“选中”,安排在特定的“除夕”里。不是不能写,只能说材料不突出,事例不典型。没有经过“沙里淘金”,精选出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来写。

像这种作文时选材不恰当的情况过去经常碰到,比如:写《爱在重阳》,特定的时间范围是“重阳节”,肯定应该选取一些怎样为老人献爱心的事例来突出中心,如果仅仅注意了“爱”这个中心,随手拈来一件或几件人与人之间关爱的事例写了写,即使词汇再丰富,语言再优美,结构再严谨,写出的文章已经偏离了中心,又有何价值?

小豪同学暴露出的问题,代表了一部分同学对作文审题选材意识的缺失和淡漠,必须很快很好地给大家补补怎样“沙里淘金”这一课。于是,我放弃了原先这节课的作文计划,如此这般讲解、那般训练起来------

当然,像“作文时选材要真实、可信,合乎情理,不能胡编乱造,要准确反映客观实际;选材要新颖,使文章更有时代气息;要合理地展开想象,拓宽选材的空间,形成巧妙的构思;还要“量体裁衣”,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等等这些方面,也同样要加强训练。

读书人网 >五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