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暗示艺术,绽放别样光彩
暗示教学法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特别是无意识潜能,以多种多样含蓄、间接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个人的潜力,使之达到充分的自我发展,达到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给学生施以暗示,使学生愉快、积极、自觉地接受老师的建议与做法。暗示教学法对于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完善我们的教学过程,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很有意义。
环境暗示
教学中的环境暗示,就是指通过营造某种场景、氛围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参与活动。我们对教室的环境、光线、音响、园地、字画等方面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明快、舒适的学习场所,多给学生以学习是有意思的、愉快的、不困难的,我能成功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等一类的积极暗示,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从事学习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环境条件来强化暗示刺激,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我事先准备各种动物的剪贴画,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让孩子在兴致高昂中观察各种动物的尾巴,会给孩子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环境暗示确实具有强大的感染功能。
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就是让学生体会老师的话中之话。教师通过语言形式给学生以暗示,通过说话时语气的变更、语速的变化、语音的高低等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让学生去感悟老师的潜台词。
如
佩服
身体暗示
所谓身体暗示,就是教师用身体语言(即眼神、表情、姿势、动作等非言语行为)对学生加以暗示。身体暗示在课堂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能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能使某个学生或者整个班集体产生某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形成某种心理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
面对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我把平时不善言谈、缺乏自信、从不举手发言的小辉(化名)叫了起来。孩子一脸紧张的表情,完全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我走到他的身边,微笑地注视着他,并朝他竖起大拇指,孩子终于战胜自己,回答出了正确答案。我带着大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并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眼神和一个大大的拥抱,灿烂的笑容在孩子脸上如花般绽放。此刻,相信孩子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正确的答案,更多的是幸福、喜悦、自信……
活泼好动的小明(化名)拿着自己超快速完成的作业,一蹦三跳的来让我检查了。我打开一看,实在是不敢恭维:字迹潦草、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岂能让这种坏习惯继续与他相伴?但此时如果一顿猛批,肯定会打击他写作业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他的学习积极性。可坏习惯又岂容包容?于是我孩子气地撅着小嘴儿,以一副使劲看也看不清楚,请他指教的模样注视着他,聪明的小明当然很快领会了我的意思,自己不好意思地笑着拿着作业又去返工了。
打开暗示这扇门,迎接你的将会是别样的、更温馨、更幸福的教育生活。
当然,暗示的方法还有好多种,只要我们科学地运用暗示,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暗示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