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把握‘比较’的作用 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9-06 10:43:59 作者: rapoo

把握‘比较’的作用

很多父母有一个特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更有许多父母有一个爱好,喜欢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短处与他人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进行对比:人家的孩子身体好,人家的的孩子更聪明,人家的孩子真懂事,人家的孩子性格真好,人家的孩子学习真自觉……

如此比较的结果就是苦恼多多: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就是不求上进呢?我为他操碎了心,他怎么就不能多理解一点父母呢?这孩子怎么会学习这么被动呢?孩子怎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呢?……并且因此而迁怒于孩子。

其实,这样的比较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别人孩子的优点背后,站立着怎样的父母?我们如果是那孩子的父母,孩子能有现在的优点吗?原来我们忽略了孩子成长中重要的遗传因素、父母后天影响、家庭教育环境等,在拿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的同时,反过来孩子也可以拿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相比较啊!

我们做父母的,有时候就是因为太爱孩子了,认为和孩子之间是零距离,说话不用拐弯抹角,不用多么客气,也不需要讲究谈话的技巧和策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孩子就怎么说。殊不知这样的比较严重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扭曲了亲子关系,拉远了亲子距离。这样比出来的苦恼是双向的,成倍数增长的。

不能家庭教育中不能运用比较法,关键是怎么比。其实比较用好了也是教育的一大学问呢!这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关于比较的对象、比较的角度、比较中父母的作用。

1、比较的对象:战胜自我是最难的,孩子成长中的最大敌人不是同伴,而是自己。所以我们要教给孩子和自己比,拿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拿今天的进步和昨天的不足比,形成良好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的心理,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行动中树立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2、比较的角度:一方面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问题式比较”。这是基于孩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一种比较,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看到通过努力之后的点滴进步。比如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我们不可能完全改变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发现与人交往的快乐。最初级的快乐来自于父母的鼓励。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同学老师,别人遇到困难主动去帮助对方……渗透这样的交往方法,并且孩子每做到一点,父母及时给予正面的鼓励,会让孩子感到主动与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巩固和强化这种愉快的情绪,孩子会逐渐养成与人交流的习惯,克服性格中的劣势表现。

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主题式比较”。比如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可以进行关于“提高阅读速度”这一主题比较。孩子做好读书准备后,引导孩子练习由一眼看一词到一句再到一两行这样的方法进行阅读,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可以以一小时为单位,看孩子的阅读速度,记录好单位时间内的阅读字数。假以时日,让孩子进行比较,发现阅读速度的变化,从而有效达成培养目标。

3、比较中父母的作用: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足矣!不怨天尤人,不杞人忧天,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摒弃不良情绪的感染,从而让孩子认识到我是自己的主人!我的成长我做主!

读书人网 >五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