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爹妈情最真,
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是慈禧写给母亲的一首诗。流传了几代人,最终被毁于文革时代。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想想我们的父母,想想我们自己,真可谓感慨万千啊!我们的父母,有文化的少;懂得家教的则少之又少;精通于亲子沟通教育的则更是寥寥无几啊!但他们依然含辛茹苦、无怨无悔、永远不图回报、全心全意地为我们付出着。无论怎样,我们长大了,我们也成了父母,我们也要为我们的儿女做点什么了。

越是想做得好,越是觉得什么都没做好。思来想去,很多地方还真不如我们的父母。他们没有人精通于教育,但他们却用一个眼神、一句话无时无刻地渗透着对儿女的教育。记得妈妈曾经说过一句话:“爸爸做了错事,不要毫无顾忌地当面指出来,那样会伤了他的自尊的。说话也要看场合,也要注意分寸。”很普通的一件事,也让我们懂得了尊重长辈是不需要理由的。而我们呢?谁对谁错,真的注意说话的场合了吗?真的告诉孩子说话的方式了吗?真的让他学会尊重长辈了吗?

我们的愿望很简单:只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但我们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走了多少弯路呢?没人能说得清楚。
有时候,可能我们太小心了;有时候我们又太大意了;有时候,我们自己都进退两难了。我想,并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吧?因为我们都太在意我们的孩子了。正所谓“殚尽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最困惑的事情是,当与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虽然结果总是孩子听话了,顺从了我。事后我又反思,这样做,孩子真的理解了吗?是从心底里明白了吗?如果是也就罢了,如果不是,我又充当了什么角色呢?真正做到对他的正确引导了吗?

放松心情的时候,也释然。孩子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去当他们的解说员。而我们做到的又有多少呢?比如,他遇到难题了,我们需要心平气和地给他引导,不能告诉答案;比如,他的问题难住了我们,我们应该平等地和他一起研究,不能视而不见;比如,他也有心情不佳的时候,我们应该是他最贴心的朋友,帮他排忧解难。这些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的。
总之,我们首先应该放平心态,当遇到问题时,父母和孩子互换角度,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互相思考。也许此时,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自评:自己很多时候也迷惑。孩子和孩子怎能一样,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掌握好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