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是个好东西
文章就是房子,分段就像是扇扇窗户,有了窗户文章才明亮,中心突出主题鲜明;文章是一首歌,有了分段节奏感才强,才动听。一篇文章的好坏与分段是否成功有直接关系。分段正确,文章的层次感就强;分不好,文章就像一团乱麻,读起来理不出头绪,分不清轻重。
可是总有部分学生作文时,往往不知道怎样分段才合理,无所适从,甚至出现部分同学干脆把一篇文章就写成一段。老师强调一下吧,他们干脆不论什么内容,不论多少文字,统统都是"三段论",一律以"开头"、"中间"、"结尾"为依据来分段。我们说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中间"部分是很庞大的,它包括好多内容,怎么能统统放在一个段落里呢?学会分段,走出"三段式"的怪圈,增加文章的层次感是当务之急。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学习整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自然段”,学会分结构段。自然段一般是由意思上有联系的几句话组成,表达一个主要意思,有时候一句话就是一段。到了中年级,让学生学习把文章分成结构段。结构段在意思上比较完整,在文章中是相对独立的单位。
我们不妨打个比方,一篇文章就像一个人的躯体,它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人的身体可以分成头部、躯干和四肢,相当于一篇文章的几个“结构段”,而头部又是由头发、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组成,这就相当于一个结构段里的“自然段”。我们很容易理解,头发、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器官组成的头部,就像自然段组成结构段一样;而头部、躯干和四肢等组成完整的人的躯体,就像结构段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在一篇文章中,不仅每个自然段之间相互联系,每个结构段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其次是让学生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
如何列提纲和分段呢?
在写作文前,想一想自己要写的文章大致要分几个内容去写,意思相近、联系密切的话和事都可以放在一起,就是一段。如果是另一层意思或另一件事也可另起一段。可以在每段话的开头用个总领句,或者在每段的结尾写一个总结局来过渡。当然了,每段话开头都要空两格。
意思完整立为段,
段段主题有连贯;
中心突出成整体,
层次清楚不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