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推荐阅读书单
走上教师岗位,已有八个春秋。常后悔最初那几年的光阴,匆匆而无为。不过,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不知源于何因的顿悟,劈开了我僵直困顿的教师生涯,点燃了寻找职业幸福感的心灵火炬,同时也激起了我对读书的热情。影响我的有以下这些书籍,和大家分享一下:
专业成长方面:
1.《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有人说,这是教育专著中的一本“经书”。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一天都针对一个教育教学问题,既有事例,又有理论分析。教学最初,没有任何经验,每遇到自己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我找到相应的条目去看。书中的内容非常具体,有谈后进生的,怎样检查作业的,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怎样听课和分析课的,有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等等,贴近老师的教育教学,是一本老师案头必备的好书,也是迅速提高新老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好书。
2.《致青年教师》 吴非
打开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文章短小精悍,那循循善诱的话语,就像和青年教师面对面的对话。这本关于教育理论的书,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在教我们青年教师应该怎么做,而是以或犀利、或理性、或劝告、或呼吁的语言,在给我们总结教训。也正如书中自序中所说:“在临近退休之际,反思我的教学经历,我认识到自己毕竟不是那种富有智慧的教师,堆积的教训可能要比所谓的经验更多。”这些话极其谦逊,这不正是吴老虚怀若谷的体现吗?我开始贪婪地读着,也回忆着自己的经历。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慢”,自身的成长是“慢”的,对学生的教育更是“慢”的。”所以,当我们遭遇工作中的困难、不讲理的家长、不开窍的学生,都急不得,只能慢慢来。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一种良好的心态。
3.《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 雷夫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封面的下面,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还有这样一段话 “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学老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翻阅这本书,你会被雷夫的教育理想所折服。
书中的主人公雷夫老师提倡并实践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他宁愿相信学生,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没有恐惧的教室,他用的是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信任。这本书的主人公告诉我:没有恐惧,教室依然是安静的、好学的、有创造力的,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他提出引领学生人格成长的“六阶段”, 以及对教育身体力行、生命实践,常让我觉得很惭愧。这本书让我在你心里开始勾勒自己理想的教育生活。
4.《让幸福与经典同行》 空海、陶继新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认为师者的第一要职是“传道”。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传道即是传授知识道理。在读了先贤们留下的这些经典文化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浅薄。这些经典智慧唤醒了我这样一个普通教师对生命本身,对理想追求,对职业价值最原始的思考。这些经典,对我们的生命成长有怎样的价值呢?《让幸福与经典同在》这本书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生命是流动的,是不断飞跃的。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个体的价值,实现生命的飞跃,给自己做一个生命规划——亲近经典,诵读经典,让这些文化积淀为生命增值。相信在我们的生命因有了经典的滋养而变得厚重。
班主任管理方面:
1.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 薛瑞平
说实话,我对这本书“垂涎已久”,正巧杜老师雪中送炭。刚读了几页,我就感到薛老师那种特有的犀利言语、理智的分析,句句说的是我们的心声。我边读边想,这是怎样一个薛瑞萍?她真的一如语言般犀利吗?《不说爱》是这本书的开篇随笔。书中用最朴实的语言让我懂得什么是发自内心的爱,什么是职业精神?看过这本书,使我在教育教学中有了平衡愉悦的心态,正确的定位和良好的策略。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做班主任是很苦、累的工作,激励我在良好心态中,在饱满热情中,和学生在一起成长。
2.《治班有道》 钟杰
如今,职业倦怠像流感一样,许许多多教师不知不觉间患上了这种疾患。得过且过,对工作缺乏热情。钟杰以这部承载她心血、记载她教育智慧的著作启迪我们:教书育人,任重道远。多深的学问、多高的造诣、多广泛的爱好、多出众的特长,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地施展。我不得不说她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能工巧匠,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播下适宜他们成长的种子,钟杰用心观察思考、实践着……钟老师打心眼里不把有问题的孩子拿“差生”来称呼,,哪怕是劣迹斑斑的孩子要插入她班,她总是乐于接受。这本书让我面对差生时,心态很平和,在心里有了“梦”。
3.《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 郑学志
班主任的工作琐碎而繁忙,如何能高效而轻松地搞定这项工作呢?相信读了郑老师这本偷懒经,你会有所启发,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就像一本“活字典”,我们可以从中查阅到自己治班的方法,如何运筹帷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化地约束自身,自主管理班级,于不知不觉中掌握实践技能。这本书尤其是对与新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可谓是如何当好班主任的教科书。
学科教学方面:
1.《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 高万祥著
怎样才能做一个优秀的教师?高万祥老师认为“读书修身、自我反思、教育科研、大爱厚生、积极写作、锻炼口才、注重细节、家校合作、追寻快乐”等九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本书让我懂得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学有方向教有特色,因此青年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坚持几年坚持下去定会有令人惊喜的成绩。要坚持反思、写作,把实践中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上来,站在理论的高度,再回头看我们的教学,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的成长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最近,我也试着写教学案例、反思等,这让我的课堂变得丰厚了许多。
2.《于丹评论语》 于丹著
于丹的这部力作红遍大江南北已经很长时间了,我再次阅读这本书,源于班级的“经典诵读”活动。《论语》里的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但它终极传递的就是一种态度和智慧。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子曰:“我非生而知之也,好古,敏也求之者也。”这是我喜欢的一句话,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是如此谦虚地对待学习,何况是我们呢?用知识来润泽自己的生命,才能使生命更加厚重。那么怎么学习呢?“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话不只一次给学生讲过,这种且学且思、取长补短的学习态度不正适用于我们教师的成长吗?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正如老子所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只有谦虚地去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智慧,积聚成长所需的能量。只有经过这样的学习、历练,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有所感悟。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美丽的春天,我将继续我的阅读之旅,相信阅读会滋养生命,使我更坚定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