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全国新语文阅读模式研讨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这几天的学习中让我学习到了以前在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在培训中,陆恕老师提纲挈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各位老师的作课,真的让我看到了课堂的真实与灵动、丰满与厚重,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以后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现就将我的一些收获总结如下:
1.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也就是依托教材单元主题,拓展阅读,在同等的教学时间内以文带文、以读代讲。高效地学习、交流。
2.主题阅读以读为主,从读中领悟文章中的精髓。从不同形式,不同声调,不同理解去领悟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如陆恕老师所说的“一读解千愁”。
3、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的同时拓展“两翼”阅读。在读写联动、分享展示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渗透语文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比如李俊丽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抓住“不振”贯穿全文,理清思路的同时又拓展链接了《我长大了要造桥》来励志,又旁征博引的运用《少年中国说》把文章推向高潮,这就是主题阅读的的随文增量。
4、群文阅读的关键的是教材选材的整合。要有向心性,突出主题;还要有多元化,群文阅读;更要有互补性,取长补短。如果要更加细化可以分:1、表达类、2、写景类、3、状物类、4、伟人类、5、名人类、6、凡人类、7、励志类、8、作品类、9、友谊类、10、生活类、11、动物类、12、植物类、13、科学类、14、诵读类、15、积累类、16、感悟类、17、诗词类、18、寓言故事类、19、神话故事类、20、经典类、21、特色类。
总之,语文教学既要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又要尊重教材文本,恰当处理好“文本”与“拓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主题拓展阅读应把握好“度”,不能漫无目的,又不能喧宾夺主,既要追求形式上的多元化,又要追求拓展的实效性。总之,围绕教学目标,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主题拓展阅读,语文课堂就一定能充满生机,一定会飞溅起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