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依旧心存感恩
——读《对必然之事,且轻快地加以承受》有感
看到一则故事:教堂的看门人希望能分担耶稣的辛苦,就替耶稣,聆听信友的心声,但他必须做到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说一句话。来了一位富商丢下了钱袋,来了一位穷人拿走了钱袋,来了一位出海祈求平安的年轻人,却被返回来的富商误会拿走了钱袋,俩人吵架,看门人开口主持公道,年轻人怕搭不上船脱身走了。因为看门人的说话,事情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位富商并不缺钱,他那袋钱不过用来赌博嫖妓,可是对那穷人,却是可以挽回一家大小生计;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如果富商一直纠缠他,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故事只是故事。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安排,但事与愿违。事实上好与不好,常在时间过了一段时日后,我们回过头想想,才发现其实当初我们认为最好的安排,现在看来并不是最好,甚至最好的安排变成了最差的结局。很显然,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不快乐,我们对周遭环境的反应才能决定我们的感受。必要的时候,我们都能忍受得住灾难和悲剧,甚至战胜它们。我们也许以为自己办不到,但我们内在的力量却坚强得惊人,只要肯加以利用,就能帮助我们克服一切。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感激。
人生的事,没有十全十美。因此,要乐于接受必然发生的情况,接受所发生的事实,这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惟有学习坦然面对失败和痛苦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让生命中无可避免的困境、失败、障碍、疾病与痛苦都转变成创造成功、奇迹与完美的力量。
但这并不是说,在碰到任何挫折的时候,都应该极力忍耐接受,那样就成为宿命论者了。不论哪一种情况,只要还有一点挽救的机会,我们就要奋斗。可是普通常识告诉我们,当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转机时——为了保持我们的理智,就请不要再“左顾右盼,无事自忧”了。
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