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生命的一种状态
——又《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学习是生命的一种状态,就像大树在不停地吸收营养,不停生长一样。学习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力量。
——题记。
读薛瑞萍老师的书,大有一股想见恨晚之感。一读之下,手不释卷。在薛老师的教育生活里穿行,时时掩卷回头看自己的脚步。教育——在我心里有了新的面目,教师——在我的心里有了新的形象。薛老师像她所称的苏大师(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对教育有着圣徒般的情怀,薛老师的生活应该能称得上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对那种生活充满向往。
书中精妙的言论、令人击节赞赏的教育行为俯首皆是。我选择从七个方面梳理自己的思考,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同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一、教师要做一个读书人;
二、从一年级起就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三、家长和教师都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听的能力;
四、坚持日有所诵;
五、从一年级起培养孩子日记的习惯;
六、注重体育锻炼;
七、班主任要注重家庭教育的指导
薛老师爱书如命,数十年如一日地读。她的“一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读书信条我深有同感。薛老师是真正的读书人,那么深邃的思想见地都来自艰深持久的阅读和思考。
我觉得自己也是个爱书的人。回顾我的读书经历,又骄傲又深感惭愧。刚从师范毕业的时候,为了一张文凭,我用了两年时间考过了十四门自修专科课程,又用两年半时间考过本科课程。记得为考《古代汉语》,我经常早起。两三点钟,别人还在酣睡之时,我已伏案读书了。
为了教科研论文的结题报告,我也读过一些教育类的报刊杂志,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教上一届学生的时候,从家长的手里读过《蒙台梭利论教育》、《卡尔维特的教育》、《哈弗女孩刘亦婷》。自己买过几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像《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的50个榜样》等。我也经常和家长探讨家教的问题,经常把自己的书推荐给家长看。
在领导和老师的带动下,读过几本魏书生的书,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漫谈》,读过两遍。在郑州听过于永正的课之后买了他的《教海漫记》,常读常新。新教育兴起后,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朱永新的《新教育》、雷夫老师的《第五十六号教室》、《在农历的天空下》、《构建合宜的大脑》(推荐的书籍我见不到)等书我也浏览过。
再就是今年暑假所读的薛瑞萍老师的著作了。
把这些列举出来,真觉得不好意思。我所读过的成本的教育专著太少了,更不要说其他的哲学、历史等等深奥的学问了。如果我能悉心读书,从毕业起到现在二十年,我不也能在这个领域有一点自己的思想了吗?
我的妹妹今年就要走上教育征程了,我会把自己这点体会告诉她,我会给她推荐读一些教育经典,写一写自己的从教之路,让她早日体会到为师之乐。
薛老师注重培养孩子阅读能力,在孩子上小学前就教会孩子阅读,让儿子读过了《365夜儿歌》。我在孩子小学前教会了孩子拼音,让孩子自己练习拼读了《谜语三百首》。那本书孩子整整读了有一年,一天一首。孩子上一年级第一学期,我就给她定了《小学生学习报》,上面拼音版的小故事很适合孩子阅读。
孩子每天睡觉前、起床时给孩子读故事,坚持到小学三年级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速度后就停了。孩子学会穿衣服后,每天早上孩子一边穿衣服我一边读书,我们之间形成了默契。我一开始读孩子就马上起床,绝不赖床。她听得入了神不由自主停下动作,我的朗读就也停下来。她感觉出来就有马上开始穿。两不耽误,两相促进。我以为孩子锻炼了穿衣,听力,一心二用的能力。先后我给孩子读了《格林童话》《爱的教育》《动物故事》《智慧背囊》《童话故事》等等。最大的遗憾是小时候没有注重科普类读物的渗透。由此,孩子爱读书的习惯渐渐养成。读书的速度快,记忆能力强。
有缘和我结缘,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家长朋友,让我们携手在共读的路上快乐起步。
我很赞同薛老师认为的孩子的学习力中最重要的是听力的观点。班级中凡是学习有困难的孩子都是不会听课的孩子。身在一线的老师一定深有同感。而从小给孩子读书讲故事正是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孩子的听力。听的能力决定了孩子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关于语感的形成,我认为跟孩子的听也是有极大关系的。语感不是孩子上学以后才开始形成的。在他生活的最初的几年时间里,他生活的环境给予他的语言的环境很重要。孩子在上学之始他们的发展已经有很大的差异。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智力背景。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孩子学习轻松各方面发展的好,学习吃力的习惯不好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地家庭。我深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因此我盼望能从一年级起和孩子的家长一起陪着孩子成长。
薛老师注重学生日有所诵,甚至给学生编写了教材。教材选编那么多经典的文章,老师该看了多少呢?太令人敬佩了。我也很注重孩子的背诵的,只是诵的篇目和老师的有不同。学前班孩子背完谜语后,我让孩子背了《三字经》。她能用五分钟时间从头背到尾。我是给她讲了意思,但幼小的孩子还是不能理解。记得孩子在学校在推广经典诗文进课堂活动中又背的《三字经》的时候,孩子恍然大悟地告诉我:“妈妈现在我才知道“北元魏 分东西“是啥意思。小时候,我就认为有个人叫北元的人他和魏在分好东西吃。”我听了不由哑然失笑。曾听到过一种理论叫“小孩子家,要不求甚解的背,囫囵吞枣地背,长大了就理解了。”现在看来儿童还是要给他们一些他们能消化的东西让他们吸收,这样才有助于他们的发展和成长。我们还背过《弟子规》《增广贤文》《小学生必背70首》,还有孩子的语文老师赵艳芳推荐的一本古诗。再就是我让孩子用五年级一年时间坚持背完了他爸爸小时候用过的一本小学生成语词典,其实在孩子背诵的过程中,我也跟着学习了不少。每天上学前十分钟,就这样坚持了下来。以后让孩子背什么,我会参考薛老师,认真思考选择。
我所带的班级,从五年级开始每学期背一本。《三字经》《弟子规》《孙子兵法》《增广贤文》我们都坚持背下来了。不过,背诵的境界绝赶不上薛老师的课堂那样令人陶醉令人激动。
有了薛老师等人的引领,我会更坚定,更执着,努力开辟属于自己的路。
薛老师从一年级开始逐层提高要求,从兴趣入手渐渐培养孩子写日记的好做法令我击节赞赏。每次从三年级接受一个班级,发现孩子们习作的能力差距已是很大,老师的指导很难做到一对一。从薛老师的做法中我受到了很大启发。从写一句话开始,就让家长参与进来,从点点滴滴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尽量带着全班孩子一起向前,缩短孩子之间的差距。
写日记的好处不需赘言。我记得我的孩子从一年级起我就让她写日记。学习“日”字的时候,听老师说孩子组了“日记”一词,并造句“妈妈每天教我写日记”,我很高兴。孩子的日记坚持了两年。后来因我的没有经验断掉了。现在想重新拾起。断掉的原因是因为孩子近视了。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近视眼,但并没有遗传,孩子刚上一年级时视力是正常的。由于没有意识到孩子会那么小就会近视,也为了孩子一上学第一学期就考双一百,我同时让孩子晚上做课课练,结果孩子近视了。从此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我把孩子最爱的日记和画画都停了。现在我挣扎了出来。我会用加强锻炼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监督尽力保护孩子的视力。但我不会再那么看重分数。我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学习空间。我们母女将共同学习,共同锻炼,共同成长,共同快乐。生活中不可测的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会保持一颗坚强的心、乐观的心、向上的心。
班级教学中,我们的接力日记、个人日记都有,质量还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我会努力让孩子们体会到日记的妙处,真正爱上日记,将日记变成孩子走路的另一双脚。我会把我所有的体会感悟毫无保留的告诉我的亲人、家长和朋友。
薛老师注重从长远的一生的需要去给孩子的生命扎根,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能有这样博大的爱心,我们孩子的课业负担,我们这有些畸形了的教育生活都会彻底改观。薛老师爱读书爱写作也爱锻炼,我也爱,我爱的程度还不够。我买了乒乓球台放在家里,发愿每天陪孩子打球,快乐健身,但我没有做到。孩子有时也不情愿。现在想来是因为我不够坚持不够坚定。我应该用我的热情去点燃孩子的热情。我往往忘记了自己做事的初衷,买的时候热血沸腾,新鲜两天就搁置了,少有坚持。我期盼所有的家长、老师、校长、局长、国家、社会都能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帮助孩子养成锻炼的习惯,全面提高国人的素质。
老师的工作,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有义务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薛老师这一方面做的太妙了。时时给家长写信,不断给家长推荐书籍,诚心实意的给家长讲道理,和家长携手教育。
家长和孩子的成长,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被动与主动之间,总是在发生着的,不论我们情愿不情愿。因为我们并没有在前生学过怎样当家长,我们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严峻的是我们的生活没有排练,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过了,后悔都晚了。面对这样的局面,除了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能有更好的办法吗?学习尚且会犯错,更何况不学习。开没有车灯的汽车夜行你敢吗?同样面对不可知的孩子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用学习来充电,点亮自己的心灯。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重重困难,如果你能知道孩子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你知道教育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事,你的所有借口就都不存在了。给孩子读故事陪孩子背日有所诵,坚持。这样做的好处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显出来。
有愿景的家长让我们携起手来,互帮互助,创造我们的明天,因为我们的明天休戚先关。我会利用校信通短信、校信通博客、书面信件等方式努力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请信我言,请跟我来。
读她的书,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同时,又倍感亲切,因为她和我们一样坚守在教学一线。我们遭遇的困惑,薛老师也在遭遇。薛老师的率真性情,在文字中时有闪现。薛老师的言教来自身体力行,不是来自研究院、报告厅。我深深信服。
薛老师的书中所记,值得我思考的七点、八点、十点、二十点……都说不完,同时书中所记也不过是她教育生活中的沧海一粟,她所做的工作一定如苍茫大海一样广阔。薛老师的谆谆严师情,拳拳慈母爱,使我时时泪洒衣襟。
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我将努力把教育工作的实践思考用文字记录下来,记载自己的奋斗;我将努力与书为友,让生命之旅充满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