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育需要人间烟火》读后感作文

发布时间: 2019-10-09 10:39:48 作者: rapoo

三年前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参加了刘加民老师主持的一个实验课题《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这是一个具体、实在、与一线老师的实际工作很贴近的课题,也是一个难得一见的接地气的课题,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写日记,一起分享写日记的快乐,一同感受成长进步的喜悦,虽然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但是我让孩子们在成长日记中依然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学习语文,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悟,我和语文老师一样也会指导孩子们尽情地去课外阅读,去写出自己的心声。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都感受到了书写的快乐。课题结束了,在结题证书发给我们的时候,还给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每人送来了一本书刘加民老师写的书《教育需要人间烟火》,获得此书,我如获至宝,每天都会认真阅读几页,刘加民老师是我们中国作文打假第一人,所以他的著作里有很多我们老师的心声,我们敢想不敢说的一些话,都会被老师直言不讳地提出来,让人读了之后感觉心里很舒畅,因为他道出了我们一线老师的心声。

《教育需要人间烟火》读后感作文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好几篇文章,但是最深刻的还是《教育需要一点人家烟火》这篇文章,读了之后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文章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孔庆东同志曾经问他的儿子,饭菜是哪里来的,他儿子毫不犹豫地回答,从厨房里来的。这个例子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刘老师说:“我们伟大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城市孩子,已经不能了解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生,甚至不了解人间的基本常识。”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我们这里的孩子,我们生活在和农村最接近的小县城里,可以说很多人都没有和农村完全脱离关系,因为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都在农村,到了农忙季节,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到农村去帮助收割庄稼,但是孩子真正参与农事的很少,很多孩子回到家也不下地,爷爷奶奶也不会让孩子上地里干农活,而是让很少回家的孙子和外甥在家里玩,还给孩子准备很多好吃的好喝的,干活似乎都是大人们的事情,这样的情况也包括生活在农村的纯粹的农家子弟,只要他们是个“好学生”,那么他们的生活就只有课本和各种补习班,根本不了解太多农事,甚至麦苗和韭菜不分是很常见的事情,就连最普通的农事,节气,蔬菜,牲畜,家禽,能说出来的孩子都很少,因为考试不考这些内容,所以也就出现了很多孩子根本就不体谅父母的生活艰辛,不了解父母家长的生存疾苦,也不关心别人的喜弄哀乐,甚至不了解家长对他们付出的一片苦心,让家长心寒,让老师无奈。

《教育需要人间烟火》读后感作文

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子,家是农村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挣钱,为了能让这个孩子将来有一个好前程,就想方设法为孩子找一个读书的好环境,于是就花钱让孩子住在周托里,一个星期回家一次,让孩子在学校里好好学习,但是这个孩子的自制力很差,刚开始从老家转来的时候,或许是和同学们彼此之间很陌生的缘故吧,那时候也知道好好学习,每次的家庭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和周托里的孩子混熟了,和班级里的孩子也混熟了,于是就开始淘滑了,刚开始的时候是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写,也写一点,但是不写完,就是写那么几道题也是应付了解,错误百出,现在基本上就是一个字都懒得写,就连课堂上的考试或者是课堂作业就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从50多分下滑到一位数,打电话给孩子的家长,也能从家长的电话里听到家长伤心失望的心声,但是家长也很无奈,很绝望,孩子的爸爸说:“我和他妈妈不能长期在家,要挣钱养活一大家子,还要给孩子将来盖房子娶媳妇,老师你不知道在外地挣钱没有文化是很难的,我现在知道没有文化的苦滋味了,就想让孩子多学一点文化,将来不要像我们这样辛苦,你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呢?”可以想象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这么重视,而孩子的表现却让家长非常失望甚至是绝望。

现在的孩子只知道学习读书写作业。放假了,星期了上各种补习班,整天都是和书本文具打交道,根本就没有去体验过农活的辛苦,在家里也没有帮助爸爸妈妈干过什么家务活,现在的都是被家长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好像生活在真空里一样,脱离了人间的烟火,对人间的亲情友爱了解很少,孩子可能会有一个很高的智,但是却没有了基本的情商,就像刘老师在文中举得例子一样:“孩子可能会有很高的分数,可以考上名牌大学,但是,他可能会把硫酸泼在动物园的狗熊身上,他可能会把互联网上习得的杀人游戏搬到生活中来,他可能把流浪的无辜的妇女殴打致死,他甚至可以像药家鑫那样因为很小的纠纷痛下杀手。遇到困难,他可能把责任和难题推给家长推给老师,或者是警察叔叔,而不是自己想帮法独立解决,如果遇到比较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他可能自杀或者杀人,在没有爱,没有亲情,只有竞争,只有倾轧的你死我活的考试教育里,很难培养健康的人格,幸福的人生。”当我读到这一段话的时候,的确让我感到一股股冷汗从身上冒出,甚至有点胆战心惊。

现在很多的中老年家长也会悲哀地发现:自己含辛茹苦十几年培养出来的孩子竟然是一个“敌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更不懂得感恩。孩子长大了,家长躺在医院里他不知道问候,更不要说伺候了,记得一位老人,将近七十多了,他胳膊疼痛难忍,但是还要帮助小儿子家接送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孩子的奶奶还要照顾小儿子家年幼的一岁多的另一个孩子,他们老两口被这两个孩子拖得根本就没有空闲时间,就连治病也是来去匆匆。在医院做理疗的时候碰到他,他说:“我到医院看病已经十多天了,每天都是拔掉针就往学校跑,给小儿子家接孩子,把孩子送回他们家后,我再回我们家吃饭。大儿子说,你都病成这样了,还帮他们接孩子,你不会让他们自己接送,我对大儿子说,这件事情,你不要问,我把你们的孩子看大了,如果不帮他们看孩子,他们肯定会提意见的。其实帮助自己的儿子干活,我没有任何意见,但是我最伤心的就是我看病都十多天了,但是小儿媳妇一句问候的话也没有,也从来不问问:“爸爸,你咋了?你得的什么病呀?”什么时候想问你要东西了,就对我说:“爸爸,您孙想吃鸡了,你帮我们买一只吧。”等我帮他们买回来后,她也会装模作样地说:“爸爸,这只鸡多少钱,我给你拿钱去。”我会说:“不要了。”本来就没想给钱,想自己花钱买,离街这么近,还要让我帮他们买吗?”从老人的言语中,我们能感受到老人的生气和心寒。

反思我们的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太溺爱,要让孩子懂得一些人情世故,要让孩子对我们成人多一些体谅和感恩,特别是家里有土地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长大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让孩子一定要品尝到人间疾苦,感悟到父母挣钱的不易,让孩子多照顾自己,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一定要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伺候自己,这样孩子就会很快长大,也会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对他人产生一种责任心,同样也会拥有一个幸福健康的人生。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