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寻宝记》案例分析作文

发布时间: 2019-10-12 10:36:45 作者: rapoo

《寻宝记》案例分析

从早上八点上班到现在,老师坐在计算机旁边已经整整两个小时了,他在为下周的旅游景观教学内容找资料。

昨天晚上在家备课时,老师已经画出了这堂课的思维导图。这节课要求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种类,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和生物景观,而人文景观有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和风土民情景观。老师希望为每种景观至少找一个实例代表。

“自然景观——北方有吉林雾凇、香山红叶、五大连池;南方有钱塘江大潮、黄果树瀑布、云南石林…

人文景观——人文艺术方面有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风土民情方面有傣族泼水节、安塞腰鼓、那达慕大会;古建筑景观方面有苏州园林、曲阜三孔、岳阳楼…”

第二部分要讲旅游资源的特性,旅游资源有四个特性: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和长存性。老师打算借助前面的几个例子再结合教材对这四个特点进行讲解,学生们理解起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第三部分是讲旅游资源的价值,教材上概括了四点,有美学价值、科学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这四个价值方面,老师认为还需要再找一些特定的素材。首先,美学价值方面,可以举九寨沟、黄山的例子;其次历史文化价值方面,可以找些有历史典故的景点,比如金字塔、凯旋门;经济价值很好理解,一般的旅游风景区都可以拿过来举例。老师看了看自己前面罗列的例子,准备再找些热带风光、阳光沙滩、高山滑雪的例子。最后,在科学文化价值方面,教材上给出了科罗拉多大峡谷和华山的例子,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老师觉得这可能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地方,因此打算补充一些小材料加以说明。

百度图片是他常用的图片搜索网站,这次也不例外。上午一来到办公室,老师首先进入百度图片主页,以“旅游景观”作为关键字,点击搜索,只找到1790张图片,而且这些图片都是一般性的,连翻两页,也没看到几个著名的景点。老师想了想,这样不行,换个关键词,老师又尝试了“风景胜地”、“旅游胜地”和“著名景区”这几个关键字,但是搜索到的图片看起来还是不理想。没办法,只好输入具体的景点名了,比如,“苏州园林”,好,这下出来的确实都是苏州园林的景物。老师就这样按照思维导图中列出的景点,一一作为关键词输入,再从检索出来的一堆照片中挑选那么3-5张,顺手都存到了“我的文档”下面的“图片收藏”文件夹中,这是Windows缺省的图片存放地

忙了两个小时,下载了近百张照片,老师有些兴奋。但是当他打开“图片收藏”文件夹时,又傻眼了:这些图片和机器中原先别的老师下载的图片混在一起了,整个文件夹中乱七八糟。好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有“缩微图”显示方式,还算能够分辨出哪些图是老师下载的,但是一些非景点标志性图片就看不出是哪个景点的了。

除了找照片之外,老师又根据备课的思维导图,去网上找到了一些有关旅游资源价值的数据资料。之后,老师将这些资源纷纷导入ppt,创建链接,又花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完成了他的课件。

老师起身倒了一杯茶,站在那里开始欣赏自己的课件。40多页的课件很快就播放完了,老师发现有几张图片上面有人,于是又坐下,打开photoshop把其中的人去掉了。再次播放,感觉还是缺少点什么,虽然图片都是用动画方式进进出出,看上去有些单调。

老师抬起头,瞥见了书架上自己前年去科罗拉多大峡谷时带回的纪录片光盘,老师将光盘放进光驱。果然不出他的所料,里面不仅有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风光鸟瞰,还配有该地貌形成原因的讲解。真是不可多得的一个好素材啊!

老师打开超级解霸,选好采集的起点和结点,将这段影像截取下来,添加到PPT中,整个课件看上去很完美了……

一、对于那些标志性特征不明显的图片,老师怎么判断是不是自己下载的呢?他应该怎样做才能将现在混乱的文件夹中的图片有序的组织起来?

答:对于那些标志性特征不明显的图片,老师可以从文件修改的时间去判断是不是自己下载的。具体来说,有两种办法:

一是在图片收藏文件夹的空白处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排列图标-修改时间”,将文件的按修改时间进行排列,那么最后出现的那些照片就是老师最近下载的。

二是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打开“图片收藏”文件夹,在“查看”菜单中选“详细信息”,按“修改时间”对图标进行排列。

要想把现在混乱的文件夹中的图片有序的组织起来,最好的办法是把图片存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并在该文件夹下建各类子文件夹,如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和生物景观),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和风土民情景观)等,把每一类的照片归到各自的文件夹中。在下载图片时注意在保存选择在我们建好的这些文件夹中。

二、老师希望选的照片都是纯粹的风景照,有人的照片还把人处理掉了,你是否赞同他的做法,为什么?

答:我不太赞同他的做法。我认为应该根据景观的种类来处理:

如果是纯粹的自然景观,景观中的人像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处理掉比较好,不过,如果景观中的人像不凸显,对风景还是有衬托和点缀作用的;

如果是人文景观,比如风土民情方面的傣族泼水节、安塞腰鼓、那达慕大会等,风景照中有人,才更能说明该旅游景观的价值所在。

三、老师用超级解霸从光盘上剪辑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一段视频插入PPT中,但是在试放的时候没有声音,这可能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答:视频插入试放时没有声音,可能是以下环节出了问题:

1、可能是PPT对插入的视频格式不兼容造成的,应先转化格式后插入。

2、可能是在PowerPoint里插入的视频的属性里设置成了静音。

3、可能是胡老师只采集了其中的视频数据,而没有采集音频数据。

4、可能是Windows系统音量设置为静音或降到了最低音量状态。

5、可能是外接音箱没有打开或者坏了,

6、可能是声卡驱动出了问题。

7、可能是电脑中的视频播放软件有问题。

四、老师是在百度图片上搜索教学图片,你有没有更快地收集到可用教学图片的办法?

答:我也经常在百度图片上搜索教学图片。我的更快收集可用教学图片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百度图片搜索中,为了更快地收集资料,我常用输入多个关键词搜索,尽可能用比较详细具体的关键字,缩小搜索范围,使搜索更精确更快速。

2、选择资源充足、速度快的专业教学资源网站。比如我经常登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网站(http://www.pep.com.cn/xiaoyu/),上面有许多与课文联系密切的教学图片。

3、学校的电教资源库,其中有一部分是以数据光盘形式存在的图片大全,从中选择方便快捷。

4、在网络上加入同行构成的小圈子,如QQ群、博客、论坛,还有这两年兴起的微博、微信,实现最新信息的共享,达到互相帮助的目的。前两天,我的一位微博网友需要一本书的图片,在网上求助,还是我给他传过去的呢。

五、根据老师的课程设计,你会怎样选择设计这堂课的课件?请画出你开发课件的流程,包括所设计的课程结构图。

答: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参考手册中的课件开发的一般流程中提到,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

(1)确定选题:确定选题是为了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2)确定教学目标: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

(3)设计创作脚本:编写脚本是组织信息的第一步,包括对屏幕布局、图文、色调、音乐、显示方式、交互方式等进行规划;

(4)素材准备:准备好多媒体素材,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

(5)课件制作:根据预告编写的创作脚本,利用现有的创作工具,如FronntPage、Flash等将多媒体信息进行集成;

(6)课件测试:课件制作完成后,必须进行彻底检查,以便改正错误、修补漏洞,有时还要进行更加具体的优化;

(7)课件发布:必须有制作信息、使用说明等。

如果我来设计这堂课的课件,我觉得使用FrontPage来做效果会比PPT要好一些。在主页中包括三个链接:旅游资源的种类、旅游资源的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游资源的种类的二级网页中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和生物景观,而人文景观有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和风土民情景观。旅游资源的特性的二级网页: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和长存性。旅游资源的价值的二级网页:美学价值、科学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每个二级网页的下级网页中展示具体内容和素材。比如,一些特点鲜明的图片、视频等。

读书人网 >四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