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周六之约
词风诗韵
恬静田园中的淡泊宁静
---古代诗词的赏析专题五
付录安
在古代的的诗歌中,最令人陶醉,最陶冶情操的,当数田园诗了。
田园诗以淡雅的情调,清新的诗风,超脱的情怀让人们在欣赏田园风光之余,静静地思考着;领略着大自然的同时,又享受着人生的乐趣。
归田园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们就从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开始我们的田园之旅吧。这是南北朝时期大诗人,隐士陶潜(字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回归田园的次年(406)写下的一系列田园诗,共五首,这是第三首。陶渊明不愿为世俗所困,更不愿为公文所累,只愿寄身于田园生活的平淡之中。所以诗人以一天的劳作为线索,苦中有乐。苦在何处?起早贪黑地劳动,自然辛苦,君不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天不亮就已经去地里除草去了,晚上月亮已经升起很高了,才带着锄头回家去,晚饭还没有解决呢能不叫辛苦?再看身上,“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因为道路边的草木茂盛,诗人早起晚归,自然身上沾满了露水,可能想像他的身上会是何等潮湿而污秽。诗人却并不在意,因为诗人在意的是心情,你看,“草盛豆苗稀”也不心急。天天那么辛苦地在南山(庐山)下种豆(种豆南山下),结果荒草长的比豆苗还高,还多,收获与付出并不对等,诗人并不伤心,衣服湿了更不会在意(衣沾不足惜),只要心愿得到满足就足够了(但使愿无违)。诗人用纯白口话写成,清新淡雅的田园生活中,表明的是诗人宁愿自食其力,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用此诗作为我们田园诗的开篇之作,一点也不为过。
陶潜的思想在后世影响了很多人,其中成名的大诗人中,以王维名气最大。王维,字摩诘,唐代大诗人,是山水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受佛教思想影响,过着亦官亦隐(居)的生活,诗中以“空”和“寂”为主题,因此被后人称为“诗佛”。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鹿柴》是人人耳闻能详的一首诗。我们来看一看王维在山里的情感吧。王维漫无目的地闲坐在深山里,四周一片寂静,没有人烟(空山不见人),正好慎独思考,即使有人说话,也是从遥远的林中传了过来,时隐时现,缥缈清灵(但闻人语响),更衬托出来林中的幽静。王维就久久地坐在简陋的屋子前,木桌木凳,古朴而干净。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已是夕阳西下,火红的夕阳透过林间的缝隙,静谧地照射在角落的青苔上(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在诗中描写了傍晚时分的寂静和空廖,正是王维所追求的禅宗中“空”和“寂”的境界,寄托了诗人对生活、时空的探究和渴望。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这首诗被称为典范之作。诗中第一句点明了季节、时间、地点、天气,照应了题目,二三句则在静观中精心捕捉形象,有声(“流”、“喧”、“动”)有色(“明月”、“松”、“清泉”),有动(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光有影。景物跳跃而明快,意境空明而清新。最后一句由写景转入抒情,由外物的静观写到了内心感受。借用《楚辞 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和“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句子,表达了王维归隐山林,清高自得的志趣。这首诗描绘了秋晚时,雨后山林清新、恬美的景象,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理想的憧憬,更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趣,让人在反复品味中流连忘返,情操得以陶冶。所以王维的诗被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自王维之后,田园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到宋代也有延续,范成大就是其中的一位。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王维的诗中诗山林的幽静,范成大的诗中是农家的天伦之乐,收获之乐。连不懂农活辛苦的孩子,在田间的游戏中,也是做农活的快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初步得到一些启发,学习田园诗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赏景是基础。田园诗中,诗人精微细致地描绘自然事物的形态、动静、神态,又注重了整体氛围的和谐。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晚上洗衣女回家,船动莲动,与清泉、明月和谐地构造出了乡村之美丽。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悟情很重要。
在赏析乡村的淳朴与风景的美丽之余,更要在景物中去体会诗人的热爱之情。一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对乡村孩子的喜爱溢于言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更是表达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意境最关键。
田园诗语言简练,风格平淡,但意境深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句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使人在遐想之余,更是迷恋于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之中,在欣赏美景中又可以想像出更丰富的内涵,更深层的美丽。学习与欣赏田园诗,想像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
四、陶冶为提升。在学习之余,通过田园诗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修养,是最终的目的。田园诗中那淡泊宁静的思想,是当今喧嚣的社会中最缺失的,我们正应该在赏析之余来反思我们,修身养性。
【附经典田园诗】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锥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羡闲逸,帐然吟式微。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田园乐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