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果”与适度教育
前几年三叔家院里和我家的院里同时种了一棵杏树。时值杏子成熟的季节,上周回了趟老家。一进家门只见我家杏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杏子,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可是杏树第一年结果呀,第一年结果就结这么多,真让人兴奋!看着成熟的杏子,我嘴里止不住地流酸水,经不住诱惑,马上放下东西,走到杏树前,摘了一个随便洗了洗放进嘴里。发现杏子虽然熟透了但还是酸酸的。与母亲说了会儿话,就去了三叔家院里看望奶奶。进门第一眼也是看见了杏树,哇,三叔家杏树上的杏子比我家的的个头大多了,个个跟油桃那样大,黄里还泛着红晕,更是让人馋涎欲滴,但是三叔家杏树上的杏子比我家那棵树上结的少多了。我上去摘了一个洗了洗放在了嘴里,甜甜的,几乎感觉不到酸味。这时我心里产生了疑惑,同一年种的杏树,而且种的是同一品种的杏树,三叔家杏树上的果子比怎么我家的大那么多,还比我家的好吃?正当我心里迷雾重重时,三叔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过来对我说:“你爸不听我的劝告,当初杏子挂果的时候,我给他说让他把结的稠密的杏子摘掉一些,否则果子长不大,也不好吃,但你爸舍不得……。”
回到自己家里后,我脑子里还在想杏子个头大小的事儿。为了进一步解开心中的疑团,我打开电脑上网查了查,结果发现,果树都需要“稀果”,“稀果”就是在果树上刚坐果的时候,把挂的稠密的果子想办法去掉一些。因为果树一年内坐果过多,超过树体负担量,不仅影响当年果品质量和商品价值,而且会影响下一年的产量,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合理稀果不仅能够节省树体养分消耗,还能调节花序内部营养物质的分配,使其集中供应,有利于增大果子个头,促进花芽分化,减轻"大小年现象。看后我终于明白了我家杏子结的小又酸的原因---一次坐果太多,影响了杏子个头和杏果的质量,我想其他果树比如苹果树、梨树、桃树等坐果时可能也要想办法“稀果”,使其一次坐果适量。
由于职业的缘故,想着想着,我又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果树尚且如此,我们的教育岂不是也一样,需要适量么。于是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课堂、作业布置、对学生说教等等一系列事宜。
临近期末,我们的教学已经进入了总复习阶段,以前我认为总复习课上学的都是以前课堂上的旧知,学生都学过,所以一节课复习的内容特别多,每个知识点轻描淡写的一说而过,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殊不知一学期下来,学生每天学习的零散知识点,经过时间的推移都已经遗忘,如果总复习时节奏太快,课堂容量太大,一方面唤不起学生的回忆,起不到复习的作用,还会严重影响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更甚者会让学生身心疲惫,影响下节课课堂质量。
不仅是复习课,新授课也一样。在一节新授课上如果我们定的教学目标太多,就很难一个个落实得比较细腻,从而很难让学生扎扎实实学好。如果教学目标定得适当,学生就会对每个知识点掌握得比较扎实,而且学得轻松愉快,提高教学效率。
给学生布置作业我们也要注意适度。如果布置作业适量,学生就会考虑到要书写工整,写正确,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确能起到巩固、消化的作用。但如果一次布置作业太多,学生就顾不上准确率、书写质量等,只追求一个字“完”,起不到练习巩固的作用。
还有平时教育学生,避免不了批评与表扬。对待某一个学生,我们不能一味的批评,也不能一味的表扬,表扬过多,会使学生骄傲,得意忘形。如果批评某一个人过多,会使这个学生产生“抗体”,产生无所谓的想法。总之,批评和教育某个学生我们都要注意适度,切不可泛滥。
总之,教育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做任何一项工作我们都要把握好“度”,做到适度教育,象杏树上结杏子那样,不能一年贪图坐果太多,该“稀果”时一定要“稀果”,同时牢记 “一口气很难吃个胖子”这句俗语。